文章介绍说,3月31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2006影响世界华人”颁奖会在此举行。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除了章子怡,科学家的名字几乎没人知道。
翌日,北京的一些传媒只是在娱乐版发了消息。传媒除对章子怡和刘翔以外,几乎都兴趣不大。特别是对找到破解H5N1病毒方法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发明纸质电池的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美国纽约市首位华裔暨亚裔市议员刘醇逸、以其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陈易希不屑一顾。
颁奖会场外,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颁奖会上,主办机构安排了采访获奖者的记者会,章子怡出场引起记者的骚动,六七十名记者簇拥着她,规定5分钟的采访时间还不够;而陶一之、张霞昌、刘醇逸、陈易希出现时,仅七八个记者在场,一两个问题一问,不到三分钟。接待获奖者的酒店,惟独将章子怡的住房免费升格为总统套房,令主办机构颇为尴尬。
文章称,科学家、发明家不被传媒重视,这是社会的一种缺失。传媒不追科学明星,追的只是娱乐明星,这无疑推动了当下一股又一股追星潮。近日,兰州女歌迷杨丽娟疯狂追星导致老父跳海悲剧一事,引起人们关注。媒体有当为与不当为,别再怂恿杨丽娟们在妄想中走得更远,留些篇幅,留些镜头给那些为人类同样带来创造的科学明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