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20日,静安区举行了2010年社区(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区教育局副局长周晓春、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敏、静安区建设学习型城区联合会会长姚国强、副会长林瑞安、社区学院副院长唐彪、社区分院院长周金英,以及各街道党群工作部领导、社区老年学校教务干部,区各老年学校校长,区社教办、老年教育办公室领导、社区学院专职管理干部等出席。
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敏宣读了静安区2010年荣获市级以上奖项(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办学单位等18项的名单),并由领导为荣获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
区老年教育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戴菊生简要地回顾了2009年静安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结合落实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和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计划的要求,就2010年如何努力建设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具有时代特征 、静安特点的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新格局作了部署;并结合今年文明观博培训、老年教育艺术节活动、示范校建设、实验项目推进、学习型社区(小区)创建等工作重点谈了今年社区老年教育品牌建设工作。
社区学院唐彪副院长通报了社区学院2010年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工作要点,着重介绍了加强资源建设和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社区学院分院周金英院长对“2010年静安老年教育艺术节”工作安排作了具体说明。
会上,各街道党群工作部领导和老年学校的校长进行了研讨交流。曹家渡街道交流了结合读书节活动,把社区老年学校与图书馆联手的项目做大做强;发挥街道秋韵合唱团优势,辐射各学习活动社团联动,使之规范化、精品化;打造拉丁舞系列“舞林大会”的打算。石二街道围绕拓展新校舍的教育功能,依托社会管理,抓基础工程、抓精品课程、抓特色项目,按照“做实、做新、做大”的目标,积极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工作。静安寺街道充分发挥新校舍的作用,实行全年制开班,努力形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的发展新高地、运行新模式、教育高效益。江宁街道以社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居委小区分校建设为支撑,在组织架构上,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社区教育二级网络;以教育培训为基础、团队活动为拓展、网络课堂为补充,积极创设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在居民区分校推广实施的“片块资源流动法”,使不同片块的资源横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南西街道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擦亮名人工程、白领工程、夕阳工程三个品牌,利用名人、名居、名楼资源,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设老年人和白领喜欢的课程、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提高学习人气,吸引社区居民。区老龄大学、老年大学、退休职工大学的领导结合工作先后发了言。
特邀专家、区教育局老领导、区学习联姚国强会长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对静安社区老年教育新时期的发展工作提了“三个进一步”的要求:1、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2、总结经验、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社区教育浓郁氛围;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进一步提高社区学校整体水平。
最后,周晓春副局长讲了话。他指出要按照中共静安区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高水平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执行、高强度推进、高质量完成的“五高”工作要求,积极推进静安社区教育事业发展。首先要在加强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教育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发展社区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发展社区教育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要抓住今年上海社区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其次要准确把握社区教育的本质,积极推进静安社区教育。第三要坚持三个“做”,提升静安社区教育的发展品质:按时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做好规定动作;结合街道和学校发展实际,做特创新动作;善于开拓、善于总结、善于宣传,做亮品牌形象。周局长要求站在新的高度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发展,继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更多的经验,为创建学习型城区、打造国际静安,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