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教育是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大工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老年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老年教育以及老年工作各项事业的发展。2003年召开了“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又下发了沪府办(2003)34号文件,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老年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具体落实发展老年教育的各项措施。2004年把“完善80所、兴建10所老年学校”作为市政府的实事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这些都说明,老年教育是我们上海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大家知道,上海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当高的大城市。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老年教育以及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还在不断地提高。所以作为我们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作为我们上海市提出要率先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我们的老年工作,特别是老年教育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我们还希望给予更大的支持与重视。
二、全社会都要来支持老年教育
现在,本市60岁以上的老人是260万左右,占全市总人口的19.28%,今后可能还会不断增多。现在的老人并不是以前概念上的老人。国际上称为第三年龄段。人的一生当中,在0岁到20岁左右的时候,正在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可以称为第一年龄段。20多岁以后就开始进入工作岗位,为我们的社会作贡献,一直到60岁退休,那就是40年不到的时间,可称为第二年龄段。在60岁退休以后,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长、非常丰富的第三年龄阶段,这乃是我们人生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是“70岁小来西”、“80岁不稀奇”,甚至还有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这就说明我们今天的社会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老年这段宝贵的人生历程中,如何使老年人生活得健康、愉快,甚至有作为、有贡献,这就需要发展老年教育。因此,老年教育这项事业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所以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她。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即尊老爱幼。我们现在都在说要树民族精神之魂、树民族精神之根,我们要把这一良好的传统继承下来。所以我们应该把最好的条件让给老人,为老年人完美人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资金、用房等方方面面的条件。
这几年,我们完成了一桩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就是把上海老年大学纳入到市教委领导的体制中,有了“户口”。这样我们就为老年大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还要尽更大的努力,希望有更大的发展。
三、我们要抓住“十一五”发展的这个关键的时刻,发展好上海的老年教育
大家知道,最近全市,包括发改委,包括民政局,包括我们教委,包括老龄委等等,都在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要求,制订“十一五”的发展规划。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召开,也审议了国家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点。所以在这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觉得上海必须把老年工作,包括老年教育、举办好老年大学作为我们“十一五”规划当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几年,我们上海的小学通过达标起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大学按2+2+x的规划布局进行了结构调整;我们的职业学校也经过了重点示范性学校的建设,使这些学校都建设得非常完美。应该说学历教育的基本条件已经完成。接下去的是市委交给我们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上海终身教育的体系。终身教育当中很大一块就是老年教育。教委准备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两个比较大的工程:一个是学前教育工程,另一个就是老年教育工程。我们正在征求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我们非常希望“十一五”期间,上海的学前教育,还有我们的老年教育能有较大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年龄段是1岁到6岁,而老年教育则是60岁到100岁,这是个40年年龄段的教育工程,这个任务更为繁重。我们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我们的老年教育做得更好。
我们的老同志用自己的奉献精神和毕生的精力换来了上海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老年人是值得社会尊敬的,老年教育是理应受到人们重视。我们有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有我们在座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将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改善老年教育的条件,提升老年教育的水平,使上海真正成为一个全民学习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才能够说真正达到了国际现代大都市的水准。我想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引自张伟江同志在上海老年大学建校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记录整理,未经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