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探索远程教育的发展新路
2011年11月28日 来源:武汉老年大学副校长 周 济 龙 浏览次数:23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武汉老年大学已走过近26年的艰辛历程。如今,学校已打造成一座多学科、多学制、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老年学府,学校远程教育也在不断深化认识与实践过程中有向前发展。
一、紧跟时代步伐,探索远程教育新路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都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重要战略决策。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1995年,世界上最早由18个欧洲国家联合组成“老年教育欧洲信息网络”。同年10月,由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上海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创办的“上海空中老年大学”诞生,给我们传递了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的重要信号。
武汉老年远程教育始于1998年。当时,我校同湖北《楚天广播电台》联手,在“枫林漫步”栏目开办了“空中课堂”,讲授“老年保健”和“古典诗词赏析”两门课,深受广大老年朋友欢迎。从2000年开始,我校又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联手,开办了“老年常见病防治”和“家庭护理”等课程的空中讲座。2001年初,市教育局、文化局、老龄办研究决定,以老年大学为依托,在全市尽快建立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平台的老年远程教育体系,运用现代传媒和科技手段兴办三个课堂,即“老年空中课堂”、“老年电视课堂”和“老年网上课堂”。
2001年 8月,市教育局、文化局、老龄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决定开办“武汉老年电视课堂”,由武汉老年大学、武汉广播电视大学和武汉教育电视台共同承办。我们诚聘同济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30位专家、教授,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武汉老年电视课堂”第一部教学片《老年医学》的摄制任务,并配套编写了一本文字教科书,随之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去年,该书已完成修编再版,并将磁带教学片抢救复制成DVD教学光盘。2002年3月13日,“老年电视课堂”在武汉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
继武汉“老年电视课堂”开播后,又于同年正式开通了武汉老年大学网站。目前,我们正在争取恢复省、市广播电台“枫林漫步”、“枫叶红似火”栏目中的“老年空中课堂”,并寻求具有资质威望和影响实力的网络系统支持,在官方网络信息平台上录挂老年视频课程,把“老年网上课堂”开办起来,以更加经济、便捷、有效地服务于老年朋友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积极创造条件,借船出海搭车发展
一是抓组织落实和宣传服务
现在,武汉地区老年大学(学校)协会和武汉老年大学由一位校(会)领导主抓远程教育,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协调本校和各区校、分校远程教育工作;接受远程教育工作咨询,组织网络技术业务培训;抓好远程教育视频课程和基层收视点建设;组织交流研讨和推广典型经验;指导市、区校和分校网站建设,联系信息媒体和相关网站形成资源共享。目前,各区校都落实了主抓的校领导和主管的具体部门,确定了责任人和技术骨干。
利用各种会议和校报、校刊、校网以及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研讨活动,我们广泛进行宣传。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远程教育是发展老年教育的必由之路,联系到本地区老年大学学员爆满,校舍容量有限,办学经费不足的实际情况,更加增强了我们的紧迫感,发展老年远程教育是解难之策,势在必行。
二是抓调查研究和先行试点。
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小组先后深入到部分区校进行调研。以武昌区为例,按目前该区人口发展趋势,到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占全区总人口的20%。单靠学校教育是根本解决不了老年人入学难的问题的,最便捷、最实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目前,全市13个区校除4个区校未报送调查表外,其他9个区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远程教育。
在调研基础上,经协会和市校研究确定,于2009年下半年,在中心城区武昌和远城区蔡甸、东西湖3个区校抓了远程教育先行试点。蔡甸区校利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网络平台,以区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为依托,以区政府出资建立的288个基层收视点为课堂,以点上配备的管理人员为技术骨干,将农村远程网络教育逐步开展起来。东西湖区校利用该区教育系统网络资源,在《东西湖区教育信息网》上开设了“老年大学”栏目,全区老年朋友都可在收视点上学习到网络视频课程。武昌区校利用国家网络资源,于2009年10月联手武汉电信部门,在《武汉热线》上搭建了“常青亭/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有效发挥学员所学的网络知识和摄影、摄像技能,在老师指导下,自拍、自录、自制视频课程。近年来,他们已在网上开设文艺、体育、健身、工艺等15门课程,年参与学习人数达2600多人。前不久,他们召开了远程教育工作研讨会,对全区24个先进社区老年学校网络技术骨干进行业务培训,还成立了学校远程教育技术小组,登门解难、指导发展。目前“常青亭/老年大学”网站,已链接湖北、武汉、武昌、咸宁、孝感等16所老年大学,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老年大学教育网络圈。该网站设立的老年博客、才艺展示、学员论坛、各校概况等多个网页,深受广大老年朋友欢迎和喜爱。他们说,这个网站就像一个大舞台,不仅圆了老年人想做诗人、画家、摄影家的梦想,而且还是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好去处。
三、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
网络的优越性就在于,可以快速、便捷地在人们面前展现精彩,不受时空限制,使信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从2008年9月开始,我们连续组织了三次“老年大学文化”讨论活动,感知了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和网络传播的无穷魅力。不久前,武汉老年大学和武汉老年教育研究会联合,仅由一位教研部主任和一位分管校长负责,就具体操持了一场武汉地区及至全国性的远程信息交流活动。基本流程是:研讨会组织者首先通过电子邮箱发出约稿函,与会者将电子发言文稿发至研讨会专用邮箱;编辑人员于当晚将电子文稿整理汇集,报分管校长阅审后即发至诸位参会者邮箱。
此次网上研讨历时三周,武汉地区和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参加研讨人员和专家学者近50人,共收到电子文稿40篇。参与研讨者认为,“采取这种直接、快速、便捷、高效的网络形式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带有现代文化特点和网络文化优势,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和观念文化的显示,也是远程教育工作的拓展”。随着我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进展,无纸化办公的工作氛围初步形成。
我们进行网络传播的形式有六种:一是使用电子邮箱,进行一对一、一对众无纸化信息交流;二是利用学校网站,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和研究成果;三是利用QQ群方便大家发表意见;四是集研讨文章刻录于光盘;五是把过去纸质《信息与资料》改成电子版刊物;六是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老年大学文化”研讨,形成了全国数十所老年大学同仁的“精神聚会”。
我们在信息传播范围上设定了六个层面:即市老年大学校部层面,将信息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个人邮箱;各区校、分校层面,把市校信息资料通过自己的网络传播方式转发给社区学校;本地专家学者层面,通过电子邮箱建立常态化联系; “1+8”城市圈老年大学层面,彼此网络沟通;全国部分老年大学和专家学者层面,保持了网络信息交流;与国际交流的层面,利用参加国际会议的网络资料,建立与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和部分国家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网络联系。
在实践中,我们深感发挥网络功能,促进远程信息交流的好处有:
一是体现了低碳环保和资源节约精神。如市教研会电脑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工作研讨中,一不办会,二不发文,利用QQ群及时发布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心得,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加快了工作信息的有效传递。如我们创办的电子版《信息与资料》,现在平均每周可发两期。而过去出版纸质版的刊物,每学期仅发两期,且程序繁琐,指导滞后。
三是极大地激发了教研工作活力。市校搭起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引起广大研究人员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据统计,近年来在全市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和老师中,仅个人设置的电子邮箱就增加了2倍以上。
四是带动了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圈老年教育工作。特别是通过多次开展“老年大学文化”讨论,密切了“1+8”城市圈老年大学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办学、教学和教研三者的合作伙伴关系。
五是使教研成果的影响度逐步扩大。近一年来,我们收到的和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成果文章,比往年增加了50%以上。由于网络教研信息的广泛和迅速传播出去,极大地丰富了武汉《老年教育研究》刊物的稿源。
六是与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AIUTA)的联系近在咫尺。他们更新网址及时告知我们,使我们不断茯取他们更多的信息;在我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期间,斯坦利.米勒主席专门从在网上给我校发来真情问候;米勒主席为上海会议撰写的文稿通过网络投到我校《老年教育研究》发表;爱尔兰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爱德蒙松女士自2007年6月慕名前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后,至今一直同我校保持着网络联系。
四、站在战略高点,大力推进远程教育
最近,国家权威部门发布《公报》称,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再过20多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个别省份将占本省人口总数的30%至39%。
“银发浪潮”滚滚而来,我国老年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工作体系和教育体系正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实现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历史必然。最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由此看到,发展老年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行为和国家责任。
目前全国老年教育现状如何呢?据权威资料表明,1983年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创办至今,就办学规模而言,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仅有4万多所,在校学员有430多万人, 仅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2.57%。应该说,这个数字远远落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与国家《纲要》中关于“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相差极远。怎么办?我认为,只有按照国家《纲要》中指出的方向,“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才是新的战略决择。
如何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要自觉强化一个理念。理念亦称观念。爱因斯坦说:“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必须自觉强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求知达观、康乐有为”的理念。强化理念问题很重要,按照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概念的观点,理念问题是一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通过直接诉诸于人们的心灵,就会形成一种引领发展、推动前行的精神动力,就会整合力量,激励士气,发挥睿智,吸纳人才、资金和技术,以实现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之目的。
二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目前,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 在“全国布点,抓点带面”的“星火燎原”战略构想已初显成效。在此基础上,老年远程教育要乘势而上,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国家协会应举全国之力,在首都北京尽快建立起国家级 “中央网站”,并在网上大量录挂老年视频课程,让晚霞之光辐射大地, 夕阳之歌唱响神州;另一方面,全国各地老年大学要千方百计尽快地把本校网站建立健全起来,把校长专用电子邮箱开设起来,在全国及早形成上下链接,纵横相通,整体联动,资源共享的网络传播大格局和远程教育大课堂。
三要切实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精心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管理、会办事的管理人员团队,策划网络办学,指导网络教学,为老年朋友提供热情周到的网络服务;认真组织一支具有网络知识和操作能力,适合视(音)频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师团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快速、便捷地送到老年朋友身边,以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着力培养一支热心服务,责任心强,积极好学,善于团结老年朋友的学习辅导员团队,以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
四要努力实现四个紧密结合。把大力发展老年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常抓常新;与各级各类远程教育的开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巧借依托,资源共享;与庞大的国家行政网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网络复合,全面覆盖;与发展老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优长互补,协调共进。
五要真正落实五大抓手。老年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方联手,同心协力才能干出成就。因此,要落实五大抓手:一是要以成立一个精干务实的市(区)级工作班子为抓手,中心校要落实一个职能部门或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积极谋事、热心干事、具体指导基层远程教育的实际操作;二是要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为抓手,按照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三是要以争取一定的经费投入为抓手,坚持老年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将老年远程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四是要以稳定教学、技术人员和不断完善现代技术手段及设备为抓手,确保老年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五是要把加强老年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作为抓手,逐步向个体受众户延伸,最大限度的实现区域性远程教育全覆盖。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召开了三次工作年会,取得的成果一年比一年可观。随着中国老年教育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中国老年远程教育将踏着时代的步伐,迈向新的台阶。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