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6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奉贤区老年大学办学经验与特色
2010年10月14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通讯 浏览次数:320

 

一、学校概况:
奉贤区老年大学创办于1992年3月,原名为“上海市老年大学奉贤分校”,由原奉贤县教育局主办,奉贤县教育局退管会承办,校址设在奉贤县教师活动中心,两间教室,120余名学员全部是退休教师。
2004年底,奉贤区委、区政府决定重组老年大学,将原南桥镇政府用房(5000余平方米),无偿调拨,辟为区老年大学和区老年活动中心用房,区财政3次拨款共600余万元,改建了校舍,添置了设备,经区编委批准,奉贤区老年大学与奉贤区老年活动中心合署办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老年大学设校务委员会,配校长、副校长3 名。另设办公室、财务室、教研组、校刊编辑室等机构,业务管理归区教育局,行政领导由区民政局负责。相互配合默契,工作协调,确保老年大学运作规范,事业兴旺。
学校设古汉语、外语、书法、书画、手工艺、戏曲、保健、电脑、舞蹈、音乐等28个专业,共开设60个班级,学员人数1800余人,学籍人数2460余人(一个学员报2 一3个专业)。
二、经验与特色
1 、领导重视。区委、区政府把办好老年大学列入自己的工作议事日程。区委书记、区长、分管副区长每年到校检查工作,及时解决学校重大问题。一是大手笔调拨办学资源,二次无偿调拨房源达5000余平方,财政拨款600余万元筹建老年大学。二是解决学校的编制问题,在机构改革,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区编委把老年大学列入事业单位编制序列,为办好老年大学奠定了基础。三是落实办学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作,区老年大学每年由财政下拨办学经费,人员经费160余万元,解除办学人员的后顾之忧,对提高教育质量有了物质上的保障。
2 、科学管理创特色。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营造“欢乐、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突破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各种瓶颈,创特色,树品牌,使奉贤老年大学有序快速发展。
( l )针对老年人特点办学,老年大学的学员求学是为了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需要,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需要。让老年人学习的同时,乐起来,动起来,跳起来,唤起他们的梦想与激情,实现老年人精彩美好的愿望,使老年大学越办越兴旺。
( 2 )建立制度,抓好管理。老年大学专门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如校长工作职责,教务管理职责,班长工作职责,教师职责,学员守则,财务制度,会议制度,师生评优奖励制度等。学校以制度管人管事,使各项工作稳健发展。
( 3 )尊师重教,聘好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老年大学无教师编制,依靠社会教育资源来解决师资问题。学校从教育、体育、卫生、文艺社团等部门选聘有奉献精神、同时又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担任老年大学教师;学校在政治上、物质上尽可能地照顾他们的切身利益,调动他们为老年人奉献服务的积极性。有一批乐于奉献忘我工作的教师,老年大学有了坚强的基础,学校自然会兴旺发达。
( 4 )抓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教研组,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听课、评课,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走出去,学习兄弟校的经验;请进来,交流经验、博采众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还经常召开学员座谈会,开展对教师、班长的测评等广泛征求学员的意见,及时纠正办学中不适应的方面,推进老年大学教学的健康发展。
( 5 )充分发挥班长的作用。我校60个班,2463名学员,规模大,但专职的仅二名校长及聘用的二位老同志,不设班主任,而班级管理主要靠班长,他们工作积极,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学员。既是学习中的尖子,又是老师的助手,更是学校联系学员的桥梁。他们是联络员,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有了他们,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学校对班长们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每年组织旅游,发给电话费,评优表彰等,使他们尽心尽力工作,成为学校一批不发薪水的“基层干部”。
三、老年大学发挥在老年教育中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发挥老年大学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采用“办分校”、“办班”、“委派老师”、“办讲座”,参加市、区各类文艺汇演,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论文比赛。组织老年艺术团下乡、免费为社区居民、村民演出等活动,融入社会,带动全区老年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
四、学校运用自编教材与外购教材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1 、学校杜绝无教材上课的现象发生,坚持用自编教材与外购教材相结合的办法,使各个班级各类学科教学有教材,上课有规划,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 、为满足老年人需求,今年以来,开设了古汉语班、英语中级班等文化类班级,古汉语班采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老子庄子》为教材,英语班老师编印了世博用语教学员,受到老年学员的欢迎。
3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则担负起编写教材的作用,如折纸班徐菊洪老师,已出版过折纸1一6册,近来还打算再出版1一2册,充实和发展了教学内容。
五、制定老年教育十二五规划,切实把区老年大学办好
根据十二五规划,奉贤推出新城建设,届时户籍人口将超过100万,老年人口也将达到25万余,比现在翻番,届时老年大学更显拥挤。谋划未来,第一要办好分校,改善办学条件。第二,教学内容趋向多样性,除现有课程,加设国际问题研究、政治经济研究、写作、古诗词等高层次学科,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教育的天然使命,就是要让老年人摆脱生活的寂寞,消解生活的孤独,使他们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提高”老有所为”的能力。为此,我们将不懈的努力,把奉贤区老年大学真正办成市级示范性老年大学。
(奉贤区老年大学)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