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空气质量如何?记者昨天了解到,本市地铁1号线和2号线部分站台空气质量调查工作日前完成。这次地铁站空气质量调查项目有20个,包括了14项主要的室内空气检测因子,这将为今后提升本市地铁站点的空气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据了解,1998年前后,本市地铁曾做过一次空气质量调查,但仅对个别车站的空气臭味、二氧化碳浓度等几个项目做了调查。而这次地铁站空气质量调查项目增加到20个,检测项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甲醛、空气细菌总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臭氧、总挥发性有机物和氡(放射性)等14项主要的室内空气检测因子,分别在冬、夏两季进行,因此所获得的数据将更全面准确。
专家表示,该调查的实施为地铁站台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也建议,除了地铁运营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地铁空气质量外,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随着冬季来临,老弱病残孕等人群不适宜在地下空间做过多停留。
“冬季,城市里取暖、交通导致的能源消耗会增加,加上西北风会把内陆的空气污染带到上海,会使本市的总体空气质量略差于其他季节;而在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空气流动性不如地面,感染病菌的概率也会高于地面。”专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