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11月21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上海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面临流量过大难题
2008年04月02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6:23 SMG《深度105》 浏览次数:17

SMG《深度105》2008年3月30日播出:“天下事: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这是一张排队的照片,地点是上海博物馆门前,时间是3月16日,这由人群排成的长龙,就是当天准备入场参观的观众。这一天是上海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据博物馆方面的统计,当天8小时的开放时间,进馆参观的人数达到了9757人,而在免费开放之前,这里的日平均接待量是3000人次左右。这种观众爆棚的情况,在全国陆续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里,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今天的“天下事”,一起来关注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遇到的新问题。

  开放部副主任 李华 现在我们观众相当多 大家在岗位上一定要热情地接待观众,免费不免票,免费不免责,责任的责。免费不免量,质量的量。

  【解说】这天,是上海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第二个双休日,尽管距离上午九点的开馆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但是馆前等待进场的队伍早已排起了长龙。家住杨浦区的周阿姨一大早赶来,在博物馆门前等候了将近两个小时。

  【采访】周阿姨 六点三刻[六点三刻就到这里了?]对[为什么这么早过来呢?]我想今天是休息天,双休日啊,来得晚的话生怕进不去,因为规定是五千人啊,晚了怕进不去[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原来它是要门票的,现在不是3月10号开始不要门票了吗?就想来看看

  【开放部实况】开放部副主任 李华 大家尽量在一刻钟之内做好准备工作,解散。

  【采访】

  工作人员(女)人总是络绎不绝的,总是比平时多,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现在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差不多好一点了

  工作人员(男)以前总在三千人上下吧,现在起码翻一番吧

  【开放实况 众人依次排队领票进场】

  【采访】市民 我在那门口走进来的时候我就特别激动,真的不要票了,我在电视里听着说不要票,走进来还特别不好意思,真的不要票了,还随便走了,觉着不花钱就进来了,这么好的场馆

  【解说】免费之前,上海博物馆的门票价格分别是:成人20元,学生5元,团体18元;从3月10日起,上海博物馆开始免费;这样,每天赶到这里参观的人数一下暴增。

  【采访】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如果说没压力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现在观众人数从十号(开始),平均(每天)是8000人,最多时超过1万人。按照我们新馆的设计,正常应该是三四千人。

  【解说】免费之后,公众的参观热情空前高涨,馆外等候进场的长龙往往会延伸数百米。

  【采访】

  市民一 [排了多长时间了?]大概快一个小时了

  市民二 这队伍真的有点可怕

  市民三 没关系啊,我感觉排得人越多,倒是越神秘[为什么?]大家都很有兴趣看,我倒更想进去看,里面有什么能让大家这么耐心地在这里排队。

  众人采访 就是人太多了,你不一定进得进去,今天过来排,看到这么多人在排,就一直等,等到后面就竖那牌子,不让排了。

  【演播室2】今年的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通知规定,除了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明两年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免费开放,无疑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也是政府提高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免费开放之后各地博物馆碰到的难题却是前所未遇的。

  【解说】今年春节,福建省博物院实行免费开放,但蜂拥而至的人流却让博物院的管理者傻了眼:一些展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博物院的自然博物馆里,“大象”的尾巴被扯了下来,螳螂演示器的一只胳膊已经不能活动,甚至一些恐龙标本的脚趾骨,竟被观众拆下带回了家。

  【实况】福建博物院工作人员 破坏非常严重[整个的尾巴都被拗断掉啦?]对啊,拽一下拽一下[这是什么?]这本来是可以动的,给小孩子玩的,现在被拽得都没办法动了

  【解说】这次免费开放,给福建博物院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损失,博物馆不得不暂时闭馆修建。今年春节免费开放的上海美术馆“时代华章”书画大展上,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解开了裤子,站在齐白石的一幅立轴画下面开始小便。当不远处的工作人员惊叫着奔跑过去时,那幅画对应的地面已是一片尿液……在一些免费开放的文化馆所,有的观众将饮料带入馆内,在文物面前随意地喝水,跨过警示线在展品上摸来摸去。更离谱的是,一家展馆里竟然出现了向参观者行乞的乞讨人员。

  【采访】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有些人趁着新鲜感,享受免费大餐,这个讲到底是社会的从众文化心理吧,这个有一部分观众,我觉得不是全部,对这一部分观众呢,我想也是我们免费开放应该涵盖的。恰恰他们有这种热情,我们应该及时应对,而且把这种热情,上升为一种理性,上升为一种文化自觉。

  【解说】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近代和现代,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馆藏文物多达百万件,其中珍贵藏品有12万件之多,包括西周成王时代的德方鼎、商代原始青瓷尊等。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从3月10日开始,除了在改建的玉器馆之外,其余的十多个展馆全都免费开放。

  【采访】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上海博物馆在考虑免费开放之前吧,我们充分地估计了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比方插队啊,我们怎么既要以人为本,又要有序地入场啊,我们设计了免费不免票,免费是可以的,但你必须要领张票。领了这个票以后呢,就可以依次排队入场。为什么要依次排队入场呢?就可以控制单位时间里面的人流量。

  【依次领票进场的实况】

  【采访】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陈列馆保安 钱鸿民 [我看您手上拿了这两个东西,像计数器一样的,这是干什么用的?]主要是我们统计一下进来的人多少,出去的人多少,因为我们这个馆最近参观的人比较多,我们一般性就统计在四百个人左右,四百人左右里面就很拥挤了,如果拥挤的话,我们逐步逐步地放人,保证里面参观的人看得比较满意一点。

  【解说】事实上,免费开放后,上海博物馆的各个工作岗位压力明显增加,保安、清洁等岗位的工作强度比往常高了许多。

  【采访】清洁工人 这些边角,我们每天都要擦的,台面游客手要是碰上去的话,我们都要擦的,最主要我们玻璃清洁度要好,这样我们游客看起来就可以了,时刻保持清洁,每个角落不好有东西的

  【清洁工实况+音乐】

  【采访】清洁人员 杨浦陈阿姨(打扫的一段实况)[打搅您一下,我们一直在看您工作,你跑这一圈有没有算过大概要多长时间啊?]这一圈啊,反正就不停地走吧,没算过,客人走进来以后,有什么脚印啊我们就要拖掉,有什么水渍我们就要擦掉,每时每刻保持每个角落的干净吧

  【采访】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不管怎么样,再增加人,队伍总是力量有限的,那么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提高我们员工的素质,用素质的提高根本性地解决当前工作上的很多矛盾。作为管理者来讲,也有责任引领我们的市民,引领我们的观众在参观过程当中,慢慢慢慢地潜移默化,能够变得更加文明。

  上海博物馆:3月22日有7300多人参观

  保洁人员安排了12 人/班,工作强度明显增加

  保安人员增加了14人

  临时工增加了8人

  讲解员(志愿讲解员)增加了5人

  义务志愿者增加了20人

【演播室3】去过上海博物馆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中华文明真是源远流长!其实,每一个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见证。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有利于发挥它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全球博物馆高峰论坛”上,来自全球六大著名博物馆的馆长们,以“共享和弘扬人类文明”为主题,探讨在网络信息时代,博物馆应该让公众更加方便、更为丰盛地享受人类文明的“文化盛宴”。

  【解说】3月18日,来自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冬宫、中国故宫和上海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们齐聚上海,畅谈博物馆文化的共享和弘扬。

  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 《人类追寻自身文明的圣地》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 《全球环境中的艺术与文化:一种珍品》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馆长 《记录世界文化的俄罗斯百科全书》

  法国卢浮宫馆长代表 凯瑟琳·吉约《国际化和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态度》

  【解说】从2008年1月1日起,法国有14座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永久性陈列。让公众共享人类文明,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共识。

  【采访】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着眼于奥运,着眼于世博,把免费开放放在这么一些大的背景下,大的平台上进行运作,这个我想可能形成一个大思路,也会带来一种我们观众感到博物馆服务就应该这样服务,免费就是应该把你的展览办得更好,更有吸引力。

  【实况】

  志愿者 自从免费开放以后,这人特别多,有些观众他们是第一趟来博物馆的,他们可能会需要做一些讲解,也是以线条主干为主,不要讲得太详细,导致堵塞。

  【解说】在上海博物馆,常年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有1000多人。今年38岁的朱宏业是一家外企职员。每到双休日,他都会到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而这一做,就坚持了十年。

  【采访】志愿组组长 朱宏业 我特别喜欢中国的历史,当时有这个机会到这边来看看,参与一下,后来一直感觉不错,在这里可以接受很多的中国文化方面的一些知识,也可以学到很多这方面知识,又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反馈给观众,我觉得挺好。

  【解说】十年的志愿者生活,朱宏业见到过形形色色的观众。很多观众并不真正理解他们扮演的角色,工作总会遇到些尴尬。

  【采访】志愿组组长 朱宏业 (观众)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到过其它地方一些博物馆,他们有些讲解是收费的,所以(观众)会认为我们主动拉生意一样的。

  【解说】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分两类,一类是像朱宏业这样的义务讲解员,在册的有250人左右,需要经过报名、登记、面试和培训后方可上岗。另一种义务志愿者,不注册,现有800多人,主要任务是帮助在外围维持秩序。志愿者的加入,缓解了各地博物馆的一些费用支出,但据了解,上海博物馆2007年仅门票收入就有2700万元,免费开放之后,收入的巨大缺口,会使博物馆的经营受到多大的影响呢?

  【演播室4】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透露,到今年4月1日前,全国将有600个博物馆免费开放,明年还将有800个博物馆免费开放。两年开放1400个博物馆,那么,对于那些以往主要靠门票收入维持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会不会遭遇财政危机呢?

  【解说】国家将文物保护事业作为基本国策,将博物馆事业定为公益性事业,但是全国各地对这一国策理解一致,执行不一;不少财政困难的地区,经费难以落实,有些地方甚至将博物馆推向市场,自找出路。

  【采访】《中国文物报》副总编 曹兵武 我觉得推向市场弊端很大,一个弊端首先它对博物馆公益性定位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博物馆自己要把很多精力用在经营和创收方面,会偏离对博物馆科学的定位,也偏离它服务于社会的目的,第二个公众从博物馆里得到的东西,质量也会降低,如果它把经营和收入看得太重,它推出的文化展品会一昧迎合公众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这展览还有它推出的文化产品,精神产品本身就会打折扣。

  【解说】事实上,在宣布免费开放的同时,政府也承诺,博物馆损失的门票收入将由政府全额补贴,并制定了实施细则。

  【采访】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东部中央财政支持20%,地方财政支持80%,中部的这些省市,中央财政支持60%,各省市财政支持40%,到了西部是倒二、八,中央财政支持增加运营部分的80%,各省市地方财政支持增加部分的20%。从这些数字来看,这次中央确实下了大的决心

  【解说】不过,在曹兵武看来,国内的博物馆其实可以参照国外的经营模式,除政府拨款外,还可接受个人、团体等社会力量的捐赠,同时多建立志愿者队伍,减少人员开支。此外,更主要的是,在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应该开发与藏品、展览等有关的衍生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效率。

  【采访】《中国文物报》副总编辑 曹兵武 它的核心位置不能经营,但是它可以有一些延伸性的经营,它可以把产业链打开,在一些深度的特殊的服务,一些活动或者衍生产品方面去经营,甚至一些餐饮、参观展览伴随性的纪念品开发。

  【解说】其实这方面的尝试,浙江、天津等地都已有过探索。以杭州为例;早在2003年5月,坐落在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20多家国有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当年10月,西湖环湖公园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随后在2004年1月,浙江省博物馆宣布永久免费开放。

  【记者出镜】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350万元的门票损失收入,换回了近100亿元的丰厚回报。仅以西湖南岸为例,取消门票前,这里的门票总收入为600万元,而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的拍卖总收入就达近700万元。

  【解说】免费开放之后,杭州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每个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消费明显增加。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元。

  【采访】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党委书记 陈浩 像这样一种模式,我觉得还是值得推广的。当然话说回来,各地的情况并不是完全一致,各地的博物馆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采访】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让我们年轻人知道,历史并不遥远,让我们老年人知道,文物就在身边,让我们的普通百姓感到,国宝,我们也可以零距离面对面地进行对话,这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社会到了这么一个文化境界,那我们讲的城市精神,文化精神,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养育,这个就由希望变成一种可能。

  上海博物馆自2008年3月10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每日9:00-7:00(16:00停止入场)。

  为确保文物安全,保持良好的参观环境,上海博物馆将对观众流量实施限量、有序控制,每天的参观人数控制在5000人次以下(其中含预约观众1500人次)。

  【演播室5】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这次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让公众看到了各级政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心和行动。博物馆公益性质的回归,也让全国观众有了亲近历史文化的契机,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开始,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开始。好,接下来是精彩的非常道。(编导:冷炜)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