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3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老年休闲学与老年教育
2008年04月26日 来源:上海老年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213
 
    引  言
    老年休闲学,准确说来是从休闲研究的视阈,探索老年阶段的生命质量问题。从我们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年休闲研究越来越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大量的学术论著不断面世,形成的研究维度越来越密集,如:老年休闲研究、老年休闲社会研究、女性休闲研究、退休者休闲研究、老年休闲技能教育、老年休闲教育、老年社区休闲研究、老年休闲环境与政策、老年休闲服务等等,与老年教育问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那么,老年休闲学是如何兴起的?休闲视阈如何研究老年问题?未来的老年教育应如何开展?本文做尝试性的探索。
    一、老龄化进程与老年学研究
    众所周知,19世纪以前,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很小,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人口中不过3%4%。1而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惠及人类社会最突出的业绩是人的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社会中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问题已从过去的家庭问题逐渐演变成社会问题。
    以美国为例,1943年纽约市威廉姆哈德森社区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老年中心”。四年以后,即1947年在加里福尼亚的三藩塞斯科成立了第二个“老年中心”。2这标志着老年问题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美国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190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6.8%,1940年的老年人口占到了9.8%,而到了1970年老年人口则占到了14.8%。3老年问题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1956年,法国国立人口所皮撤所长代联合国执笔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是最权威的、也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著作。4随后,有关“老化生物学”、“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纷纷问世。一方面,老龄化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老年研究的价值在多方面得到体现。
    1965年美国通过了《美国老年人法》。
    1973年法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人大学,招生对象为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到1990年已发展到了50多所,大多学校由国家和政府兴办。5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因为他们可以以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作出无价的贡献”。
    1991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愿长寿者颐养天年》的文件。
    1995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启动国际老年人年的报告中强调:“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问题不断地挑战着老年学研究理论。
    邬沧萍主编的《社会老年学》指出:“老年学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与过程,研究人类个体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的规律性,研究老龄化与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再具体一点说,老年学的任务应是:研究社会如何在养老负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活力(包括两个“生产”正常进行,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等); 研究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不妨碍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研究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不下降;研究代际矛盾问题。6
    当今,老年问题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其中美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许多大学开设了各种类型的老年学课程,既有本科学历,也有研究生学历。“据1976年美国高等教育老年学学会调查,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已达到1275所,其中27%是大学,29%是四年制的学院,33%是社区大专学院,其余的由函授或职业学校开设。80年代以后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又大大增加。据报道,在80年代初期,美国社区学院中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开设一门或数门老年学课程。”7
    二、休闲学视阈的老年研究
老年休闲学的兴起,得益于休闲学和老年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休闲学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再诠释,凸现了老年阶段生命的独特意义。为老年休闲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先了解一下休闲学研究什么。休闲学研究在西方大概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休闲学更多地关注人的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关注个体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关注人“成为人”8的全过程;关注个体生命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注摆脱“必需后”的自由;关注和谐与美的生活原则,等等。
    受古希腊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学者把人的休闲看作思想与精神态度的体现,看成提升人的附加值的途径,看成积累文化资本的方法。因而休闲的价值不在于消费物质财富或使用某种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一个价值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9这些理念是休闲研究的核心思想。
    休闲研究的独特性,使这一学科更多地依赖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各个层面揭示休闲的哲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实践价值、生命价值。正如凯利教授所说:“没有哪一种现有的理论视角是独具慧眼的,我们必须用不同的理论方法研究休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她。”10老年休闲学便是以老年人及老年现象为对象,观察与研究老年休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及其发展规律问题。
    老年休闲学关注老年阶段的生命过程,关注老年人休闲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注休闲赋予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关注老年人对家庭、社会所产生的新的价值,关注休闲带给老年人的附加值,关注个体生命的全过程等等,它是休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形成了与老年学研究的互补关系。
    目前,在休闲教学与研究领域中都有老年休闲的课程和研究项目,而政府各种决策与政策中所议定的决议和权利,都有维护和提升老年休闲问题的条款。近几十年,在西方有关老年休闲学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三、老年休闲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期。普遍的“有闲”与“有钱”成为社会的生活常态。但对老年群体而言,在两个方面又与以往有所不同,一是个体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二是寿命得到普遍的延长。同时,两大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在闲暇时间中,以看电视作为主要休闲方式的现象十分普遍;二是在国民消费的支出中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高昂。
据调查表明,自1965年以来,人们在非正式的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了大约25%,在俱乐部及各种组织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近50%。电视对社会资本的衰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有很多人对看电视持批评意见,但人们看电视所花费的时间却仍然有增无减,大量的可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被挤占,如用于社交生活诸如志愿组织和宗教方面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一项对美国人的调查显示,宗教信仰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他们花在宗教活动中的时间每周仅为42分钟。11
    老年休闲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很快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也为老年研究学者提出“脱离”理论找到了口实。脱离理论认为,当人变老的时候,他们脱离了社会,社会也脱离了他们,老年阶段为最后的脱离——死亡——做准备。12 这给进入老年阶段的人群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在这种状况下,另外一项指标却日趋攀升,那就是人们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不断增高。据调查显示人们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占GDP的11%,而用于教育学习的费用只占2%。自1957年到1989年,美国人出现的“行动限制”的情况增长了43%。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除了工作压力的原因,也归咎于了老龄社会的来临。一方面,工作压力造成的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损失估计高达10%。这种高度压力常会导致健康问题并引发疾病,如肿瘤、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同时它还会导致人们酗酒和吸毒。13另一方面,“坐观”这种被动的娱乐方式将导致种种社会问题。在这种娱乐中,个人的智力获得和身体状况都得不到任何的锻炼。14
    在此背景下,老年休闲问题被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休闲学者认为,我们的休闲价值观以及所专注的休闲内容,在各个人生阶段都会发生变化。如何让完全拥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如何从始至终让人们自由地去试图“做自己”?如何维护老年人与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运用和分配闲暇时间等等问题,都亟待得到理论研究的关注。
    四、未来的老年教育
众所周知,人生的老年阶段是绝对闲暇时间的拥有者,因此,如何享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度闲生活挑战着每一位老年人,同时也挑战着老年教育。
    1)老而弥坚的心理教育。勿庸置疑,老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高质量的老年生活需要高质量的心理素质。老而弥坚信念的确立更为重要。古人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相激励,今人以“夕阳无限好”而充满自信。人们有理由确信,退休生活是对责任的重新安排,而不是退出责任(尤指社会责任)。美国“退休和老志愿者活动计划”是庞大的志愿者组织,其中大多数人年龄在70岁以上,他们在各种非赢利的组织中从事义务劳动,包括医院、休闲中心、养老院、社区、教堂等。对老人们来说,这样的活动使他们的休闲生活更显充实和富有意义,同时也促进了老年人健康心理的形成。
    2)参与健康休闲方式的教育。大量研究发现,参与积极休闲活动是成功地转换退休生活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助于健康之外,还可以保持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定期参加家庭之外的活动,是退休者是否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体上说,人们更愿意参与到更广泛的休闲活动中去。对于有足够收入和良好健康的人来说,可能会使退离职业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愉快的生活阶段的开始。许多老年人认为,工作阶段是人们不得不做的事,而退休生活则有条件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人性的光芒由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放射。
    3)拥有一技之长的教育。西方人认为,休闲生活是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的,尤其退休后的休闲生活更是如此。因为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可以发挥人的潜能,可以调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继续造福于社会。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的老年人往往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分子,他们常常用自己所拥有的一技之长服务邻里、社区。秀美如画的街景、各式充满创意的洋房小楼、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等等,都是接受“一技之长”教育的结果。用这样的行为方式营造充满温馨的、友善的、互助的家庭与社会氛围,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亲和力,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4)热心公益事业的教育。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将头脑、身体和精神在运动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活力,使人们在体质、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潜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应该看到,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空间十分广阔,尤其在参与公益事业方面。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定期参与一些公益事业或志愿活动,与参加其他活动相比,能大幅度地延长寿命。人们会因自己的善行感到欣慰,促进内啡呔的分泌,这种大脑分泌的自然麻醉物质能使人获得高潮体验。所以,老年人有必要参加一些社区服务、公益事业、奉献爱心等活动,使人生的老年阶段仍然焕发光彩。
    5)接受死亡的教育。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特别是死亡问题,既敏感,又必须面对。而每个老年个体由于不同的基因配置,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趣味和对待挫变如丧偶、生活拮据的个性差异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老龄化道路和老龄化经历,对死亡认识的差异也很大。坦然面对死亡,才能有从容不迫的心态,从客观上也促进了身体的健康。坦然面对死亡,也可以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豁达、乐观、包容、坚韧的情绪就会成为主导力量,而不至于老年变态,事事钻牛角尖,陷入越怕死,越早死的困境中。
    6)接受“终身教育”的教育。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平等接受教育权利之一。尊重老年教育权利,不仅需要开办和建设专门为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机构和系统,而且老年人也有权利继续接受正规教育。在发达国家,这方面的要求已付诸现实。比如,在美国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一是各类大学,包括国家或地区性的大学以及社区学校;另一类是由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各类非赢利机构、或民间机构。接受教育的形式也多元化,既可以是正规教育,也可以是非正规教育,还可以是非正式教育;既可以专门学习,也可以业余学习;既可以拿文凭,又可以不拿文凭;既可以是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是各种休闲技能的学习。而且各种学习方便易行、费用低廉。在目前的中国,虽然各种老年教育的条件还十分的不完善,但终身教育的理念必须确立,唯有如此老年人才能安度晚年生活,才不会脱离社会和家庭。
    结  语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休闲与老年教育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民本”与“民生”思想方针,给老年休闲与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为老年休闲与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可以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休闲研究中心教授 北京  马惠娣)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 主编,《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5页。
2 Joseph D. Teaff. Leisure Services with the Elderly Waveland Press INC. 1990 reissued. P75.
3 同上,第5页。
4 邬沧萍 主编,《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页。
5 同上
6 同上,参引第15-16页。
7 同上,第8页。
8 约翰·凯利著,赵冉译,《走向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9 马惠娣文,“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期。
10 约翰·凯利著,赵冉译,《走向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1 杰弗瑞·戈比(著),张春波等译,《21世纪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78-179页。
12 Cumming C. and Henry W. 1961. Growning Old.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P.14.
13 Rifkin J. Time Wars-The Primary Conflict in Human History. 1987.New York NY Henry Holt.
14 杰弗瑞·戈比(著),张春波等译,《21世纪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45-148页。
热点推送 更多>>

   线上线下同步创新意  体验智慧生活

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智能知识科普


洞泾社区学校根据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和日常生活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课程相融,开设“智能手机的应用”、智慧生活等系列课程和培训,有力帮助了老年人告别“数字恐慌”,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强海祥老师是一名中共党员,囯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从江西采茶剧团退休后回沪定居。退休后的他,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团队活动,甘当志愿者,发挥余热,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12月14日下午,“悦读泗界”项目实施研讨会在学校207会议室召开。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玲、泗泾成校校长侯爱萍、副校长占克明以及部分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参加会议。

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新虹街道特开展“行走修身 文明实践”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告别城市的喧嚣,行走于美丽的乡村,换一种角度感受城市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去赏阅万千书卷,让思想飞跃空中,品味人生,沐浴文化;走进剧院,去感受美轮美奂之所演绎的精彩绝伦,与美好相遇,与艺术相聚。


营造校园朗朗读书声

              体验班先入“微信读书”


如何教育第三代,如何和第三代有效沟通,一直都是困扰广大爷爷、奶奶们的烦恼之处。为此,在长桥街道及长桥社区学校的指导下,汇澜园居委,组织小区居民共同观看了《乐学大讲堂》的讲座直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3月15日下午14:00,湖南街道16个居委学习点、以及敬老院、邻里会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首页在线点击收看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首场《乐学大讲堂》直播——《谈谈第三代教育》。

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现摘录其中的第八章第一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的论述,供广大师生学习、了解。

安亭镇社区学校报道,4月6日上午,由安亭镇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共同组织策划的“书香双城·共享学悦”读书月开幕式活动准备会,在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顺利举行。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