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老年休闲学,准确说来是从休闲研究的视阈,探索老年阶段的生命质量问题。从我们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年休闲研究越来越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大量的学术论著不断面世,形成的研究维度越来越密集,如:老年休闲研究、老年休闲社会研究、女性休闲研究、退休者休闲研究、老年休闲技能教育、老年休闲教育、老年社区休闲研究、老年休闲环境与政策、老年休闲服务等等,与老年教育问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那么,老年休闲学是如何兴起的?休闲视阈如何研究老年问题?未来的老年教育应如何开展?本文做尝试性的探索。
一、老龄化进程与老年学研究
众所周知,19世纪以前,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很小,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人口中不过3%4%。1而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惠及人类社会最突出的业绩是人的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社会中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问题已从过去的家庭问题逐渐演变成社会问题。
以美国为例,1943年纽约市威廉姆哈德森社区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老年中心”。四年以后,即1947年在加里福尼亚的三藩塞斯科成立了第二个“老年中心”。2这标志着老年问题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美国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190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6.8%,1940年的老年人口占到了9.8%,而到了1970年老年人口则占到了14.8%。3老年问题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1956年,法国国立人口所皮撤所长代联合国执笔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是最权威的、也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著作。4随后,有关“老化生物学”、“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纷纷问世。一方面,老龄化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老年研究的价值在多方面得到体现。
1965年美国通过了《美国老年人法》。
1973年法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人大学,招生对象为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到1990年已发展到了50多所,大多学校由国家和政府兴办。5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因为他们可以以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作出无价的贡献”。
1991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愿长寿者颐养天年》的文件。
1995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启动国际老年人年的报告中强调:“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问题不断地挑战着老年学研究理论。
邬沧萍主编的《社会老年学》指出:“老年学研究人类老龄化的现状与过程,研究人类个体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的规律性,研究老龄化与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人类社会和个人如何适应老龄化。”再具体一点说,老年学的任务应是:研究社会如何在养老负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活力(包括两个“生产”正常进行,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等); 研究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不妨碍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研究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不下降;研究代际矛盾问题。6
当今,老年问题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其中美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许多大学开设了各种类型的老年学课程,既有本科学历,也有研究生学历。“据1976年美国高等教育老年学学会调查,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已达到1275所,其中27%是大学,29%是四年制的学院,33%是社区大专学院,其余的由函授或职业学校开设。80年代以后开设老年学课程的学校又大大增加。据报道,在80年代初期,美国社区学院中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开设一门或数门老年学课程。”7
二、休闲学视阈的老年研究
老年休闲学的兴起,得益于休闲学和老年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休闲学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再诠释,凸现了老年阶段生命的独特意义。为老年休闲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先了解一下休闲学研究什么。休闲学研究在西方大概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休闲学更多地关注人的闲暇时间的合理利用;关注个体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关注人“成为人”8的全过程;关注个体生命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注摆脱“必需后”的自由;关注和谐与美的生活原则,等等。
受古希腊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学者把人的休闲看作思想与精神态度的体现,看成提升人的附加值的途径,看成积累文化资本的方法。因而休闲的价值不在于消费物质财富或使用某种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一个价值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9这些理念是休闲研究的核心思想。
休闲研究的独特性,使这一学科更多地依赖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各个层面揭示休闲的哲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实践价值、生命价值。正如凯利教授所说:“没有哪一种现有的理论视角是独具慧眼的,我们必须用不同的理论方法研究休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她。”10老年休闲学便是以老年人及老年现象为对象,观察与研究老年休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及其发展规律问题。
老年休闲学关注老年阶段的生命过程,关注老年人休闲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注休闲赋予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关注老年人对家庭、社会所产生的新的价值,关注休闲带给老年人的附加值,关注个体生命的全过程等等,它是休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形成了与老年学研究的互补关系。
目前,在休闲教学与研究领域中都有老年休闲的课程和研究项目,而政府各种决策与政策中所议定的决议和权利,都有维护和提升老年休闲问题的条款。近几十年,在西方有关老年休闲学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三、老年休闲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期。普遍的“有闲”与“有钱”成为社会的生活常态。但对老年群体而言,在两个方面又与以往有所不同,一是个体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二是寿命得到普遍的延长。同时,两大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在闲暇时间中,以看电视作为主要休闲方式的现象十分普遍;二是在国民消费的支出中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高昂。
据调查表明,自1965年以来,人们在非正式的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了大约25%,在俱乐部及各种组织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近50%。电视对社会资本的衰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有很多人对看电视持批评意见,但人们看电视所花费的时间却仍然有增无减,大量的可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被挤占,如用于社交生活诸如志愿组织和宗教方面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一项对美国人的调查显示,宗教信仰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他们花在宗教活动中的时间每周仅为42分钟。11
老年休闲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很快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也为老年研究学者提出“脱离”理论找到了口实。脱离理论认为,当人变老的时候,他们脱离了社会,社会也脱离了他们,老年阶段为最后的脱离——死亡——做准备。12 这给进入老年阶段的人群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在这种状况下,另外一项指标却日趋攀升,那就是人们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不断增高。据调查显示人们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占GDP的11%,而用于教育学习的费用只占2%。自1957年到1989年,美国人出现的“行动限制”的情况增长了43%。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除了工作压力的原因,也归咎于了老龄社会的来临。一方面,工作压力造成的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损失估计高达10%。这种高度压力常会导致健康问题并引发疾病,如肿瘤、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同时它还会导致人们酗酒和吸毒。13另一方面,“坐观”这种被动的娱乐方式将导致种种社会问题。在这种娱乐中,个人的智力获得和身体状况都得不到任何的锻炼。14
在此背景下,老年休闲问题被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休闲学者认为,我们的休闲价值观以及所专注的休闲内容,在各个人生阶段都会发生变化。如何让完全拥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享有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如何从始至终让人们自由地去试图“做自己”?如何维护老年人与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运用和分配闲暇时间等等问题,都亟待得到理论研究的关注。
四、未来的老年教育
众所周知,人生的老年阶段是绝对闲暇时间的拥有者,因此,如何享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度闲生活挑战着每一位老年人,同时也挑战着老年教育。
1)老而弥坚的心理教育。勿庸置疑,老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高质量的老年生活需要高质量的心理素质。老而弥坚信念的确立更为重要。古人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相激励,今人以“夕阳无限好”而充满自信。人们有理由确信,退休生活是对责任的重新安排,而不是退出责任(尤指社会责任)。美国“退休和老志愿者活动计划”是庞大的志愿者组织,其中大多数人年龄在70岁以上,他们在各种非赢利的组织中从事义务劳动,包括医院、休闲中心、养老院、社区、教堂等。对老人们来说,这样的活动使他们的休闲生活更显充实和富有意义,同时也促进了老年人健康心理的形成。
2)参与健康休闲方式的教育。大量研究发现,参与积极休闲活动是成功地转换退休生活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助于健康之外,还可以保持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定期参加家庭之外的活动,是退休者是否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体上说,人们更愿意参与到更广泛的休闲活动中去。对于有足够收入和良好健康的人来说,可能会使退离职业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愉快的生活阶段的开始。许多老年人认为,工作阶段是人们不得不做的事,而退休生活则有条件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人性的光芒由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放射。
3)拥有一技之长的教育。西方人认为,休闲生活是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的,尤其退休后的休闲生活更是如此。因为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可以发挥人的潜能,可以调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继续造福于社会。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的老年人往往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分子,他们常常用自己所拥有的一技之长服务邻里、社区。秀美如画的街景、各式充满创意的洋房小楼、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等等,都是接受“一技之长”教育的结果。用这样的行为方式营造充满温馨的、友善的、互助的家庭与社会氛围,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亲和力,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4)热心公益事业的教育。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将头脑、身体和精神在运动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活力,使人们在体质、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潜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应该看到,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空间十分广阔,尤其在参与公益事业方面。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定期参与一些公益事业或志愿活动,与参加其他活动相比,能大幅度地延长寿命。人们会因自己的善行感到欣慰,促进内啡呔的分泌,这种大脑分泌的自然麻醉物质能使人获得高潮体验。所以,老年人有必要参加一些社区服务、公益事业、奉献爱心等活动,使人生的老年阶段仍然焕发光彩。
5)接受死亡的教育。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特别是死亡问题,既敏感,又必须面对。而每个老年个体由于不同的基因配置,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趣味和对待挫变如丧偶、生活拮据的个性差异等因素,造就了不同的老龄化道路和老龄化经历,对死亡认识的差异也很大。坦然面对死亡,才能有从容不迫的心态,从客观上也促进了身体的健康。坦然面对死亡,也可以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豁达、乐观、包容、坚韧的情绪就会成为主导力量,而不至于老年变态,事事钻牛角尖,陷入越怕死,越早死的困境中。
6)接受“终身教育”的教育。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平等接受教育权利之一。尊重老年教育权利,不仅需要开办和建设专门为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机构和系统,而且老年人也有权利继续接受正规教育。在发达国家,这方面的要求已付诸现实。比如,在美国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一是各类大学,包括国家或地区性的大学以及社区学校;另一类是由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各类非赢利机构、或民间机构。接受教育的形式也多元化,既可以是正规教育,也可以是非正规教育,还可以是非正式教育;既可以专门学习,也可以业余学习;既可以拿文凭,又可以不拿文凭;既可以是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是各种休闲技能的学习。而且各种学习方便易行、费用低廉。在目前的中国,虽然各种老年教育的条件还十分的不完善,但终身教育的理念必须确立,唯有如此老年人才能安度晚年生活,才不会脱离社会和家庭。
结 语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休闲与老年教育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民本”与“民生”思想方针,给老年休闲与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为老年休闲与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可以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休闲研究中心教授 北京 马惠娣)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 主编,《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5页。
2 Joseph D. Teaff. Leisure Services with the Elderly Waveland Press INC. 1990 reissued. P75.
3 同上,第5页。
4 邬沧萍 主编,《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页。
5 同上
6 同上,参引第15-16页。
7 同上,第8页。
8 约翰·凯利著,赵冉译,《走向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9 马惠娣文,“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期。
10 约翰·凯利著,赵冉译,《走向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1 杰弗瑞·戈比(著),张春波等译,《21世纪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78-179页。
12 Cumming C. and Henry W. 1961. Growning Old.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P.14.
13 Rifkin J. Time Wars-The Primary Conflict in Human History. 1987.New York NY Henry Holt.
14 杰弗瑞·戈比(著),张春波等译,《21世纪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45-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