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坚持教育本质 创新老年教育
2017年06月22日 来源:综合管理员 浏览次数:68

上海老年大学始建于1985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单位。三十多年来,学校坚持教育的本质,以人的终身教育为目标,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在管理运作中形成了四支适应老年教育特点、用心老年教育、用情服务老年学员的队伍:一支懂得老年教育办学理念、富有治校经验的领导队伍;一支乐于服务老年学员、熟悉教学业务的管理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教善管的教师队伍和一支富有奉献精神、善于组织协调的班长和志愿者队伍。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比较齐全的课程体系。

为将老年大学办成一所教学质量上乘、学科门类多样、深受学员欢迎的示范性老年大学,成为老年学员“求知的学园、健康的乐园、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并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体现教育本质,明确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校始终探索和坚持老年大学教育的本质,强化规范化教学管理,把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致力于老年人的人生体验,重在关注老年人的终身发展目标,提升老年学员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形成健康有为、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快乐学习的新型学校。

(1)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规范教学管理的需要,制定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了《上海老年大学章程》,作为学校办学总纲和建设方针,坚持规范办学,全面落实各项教书育人任务。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秉承“博学、厚德、康乐、有为”的校训,持续开展“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的系列实践活动,实施文化育人。以博学精神对知识领域再学习再拓展;以厚德情怀对道德文化再积淀再传承;以康乐心态对晚年幸福再体验再享受;以有为境界对社会再感恩再奉献。


(3)创新教学模式,协调“三个课堂”

积极贯彻以人为本、以教学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实行以学员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加强“三个课堂”建设:搞活第一课堂,通过学校教育传授知识;发展第二课堂,指导学员用自我学习的方式,建立学习团队;拓展第三课堂,发动学员走向社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三个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建立 “上海老年人学习团队” 91个,其中有优秀团队15个和名人工作坊1个。学校注册的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上海市老年人优秀学习团队”。


  二、强化教学管理,创新老年教育

学校坚持遵循老年教育规律,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原则,实行规范办学,实施对老年人才资源的培训和开发。

(1)坚持课程创新,丰富课程系列

学校探索老年教育的本质,坚持快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提高老年人生命与生活质量为宗旨,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学员提供丰富多样、可自我选择的优质课程。老年大学将坚持课程创新与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已由创建初的两个班级58名学员,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0个系、40个专业、160余门课程、4个老年学历教育专业、16000人次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同时建立了“1 20” (由老年大学牵头,20个学校参加)的学校教育联盟;健全了远程教育体系,在全市各社区5000多个教育点有50多万在册学员。

课程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丰富性和多元化:加强以课程为要素的基础建设。

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受老年学员欢迎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为老年学员提供自选式、个性化的优质课程组合“套餐”。保健系课程为动静结合,器乐类课程为中西合璧,数码摄影课程为深浅相宜,家政系课程为丰富多样,文史系课程为师生互动,书画系课程为指导、展示和点评结合,外语系课程为自助出行打前站,文艺系课程为提高技艺、服务社会拓宽路子。


②   层次性:加强以特色课程为主干的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多层次、多样性的学校特色课程。课程的深度拓展形成的专业类别,表现在课程层次的丰富性上,同一门课程往往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研讨班等多级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如声乐课程、钢琴课程开设情况示例图。

③系统性:加强以学科系为纽带的专业群建设。

学校致力于专业课程的建设,将所有课程统筹为健身保健类、文学文化类、文艺艺术类、科技技能类四大类专业课程。

在相近的专业大类中,课程内容和性质存在互相关联的特点,最终形成以核心专业(课程)、相近专业(课程)、延伸专业(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专业群,需要不断求新、求深、求优、求特,规范和完善各种课程设置。学校在课程的开发与专业群建设上,坚持以老年学员的需求为出发点,同时遵循老年教育发展规律,从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不断发掘、引导和满足老年学员深层次的需求,进行专业和较高层次的课程建设。现在开设的知识类与技艺类的课程已占总课程数的90%以上,改变了老年大学上课就是唱唱跳跳的形象,在实现老年人才资源的培训和开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编写和修订教学大纲是规范教学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老年教育姓教,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因此既要注重对各种教学要素的认识,又要区别于常规教育,需建立符合老年教育规律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特色。课程教学要体现趣味性、娱乐性和快乐性,更要贯穿知识的传授、技艺技能的学习、人的素质素养的提高,注重教学内涵。学校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教学大纲制定和编写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为老年教育的课程规范管理打下基础。

① 建立教学阶段检查制度。通过各阶段、各部门教学管理工作的检查,对教学质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② 建立多层次的听课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听课制度。如新教师试讲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教师互听和专家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听课制度等。

③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估小组,以主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务部门具体负责,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几年前,学校就已颁布了《教学质量评估暂定规定》《关于推进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学管理文件,规定每三年对全校课程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各专业课程轮番进行评估。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活动,把教学管理纳入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了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④ 开发和出版优秀教材。学校鼓励教师总结经验,编写出适合老年教育特点的教材,并把编写教材作为开展教研活动、充实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学校组织编写了多种适合老年教育的特色教材,先后出版了《旅游文化》《老年大学声乐实用教程》《家庭养花与园艺疗法》《书法与篆刻基础教程》等系列教材,受到广大老年学员和其他老年大学的欢迎。其中6本教材被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优秀教材,7本教材被评为全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优秀教材。

⑤科学打造师资团队。老年大学教育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保证教育质量提升的保障。学校的师资力量来自社会众多领域。学校从信息渠道、录用程序、规范培训和退出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师资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年度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和相关会议,提高教师对老年教育认识和管理水平,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3)有效引导课程学习,实施学分制管理

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学分管理模式,为全面提高老年学员的素质和培养老年人才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实行学分管理模式,就是立足教育本质,体现教育管理规律,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目前学校建立了三类具有本校特色的“学分银行”管理模式。一是单一课程学习结业模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课程内容,学员学习某一课程达到规定的年限及要求,发给单一课程的结业证书。二是校内专业课程学习毕业模式。学员完成某一专业学习的学分要求,学校授予专业荣誉毕业证书。三是老年学历教育学习毕业模式,学员修完专业课程,经考核合格并完成专业学分,发给国家承认的专业毕业证书。


  三、示范引领辐射,发展老年教育

(1)发挥教育联盟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上海老年大学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在开拓中释放办学能量,在合作中分享办学经验,在发展中形成办学特色。2013年,上海老年大学教育联盟“1 20”成立,从分校到联盟,实现了“三个延伸”:区域延伸,形成了5所区域性分校;高校延伸,形成了9所高校分校;社会延伸,拓展领域,形成了6所企业分校。学校专门成立了“分校指导服务办公室”,释放办学能量,扶持分校发展。

教育联盟工作采取业务服务指导的方式,确立了“五互”方针,即理念互渗、课程互补、师资互聘、科研互动、文化互动,在联盟学校内涵建设和教学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进步。


(2)拓展老年教育形式,建设远程老年教育

为以“示范、引领、辐射”作为发展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拓展老年教育新形式,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就近、便捷地在家门口接受和享受高品质的老年教育,上海老年远程教育应运而生。10年前,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远程老年大学揭牌成立,并开通了上海老年人学习网,网站设在学校,由学校负责网站编辑、策划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从收视网点、服务规范化到授课内容栏目的多样化、丰富性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