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于2011年10月26日在浦东新区率先成立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协会,建设和谐文化。具有千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桥绒绣和高桥松饼,高桥老街是悠久文化的地标和上海有名品牌,群众文化有着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深厚扎实的民间基础。近年来,相继产生了150多支群众自发的文艺团队和体育组织,活跃在部队、社区、农村和外来人员中,成为‘文明星期六’、‘社区睦邻友好节’、‘全民读书周’及各项市、区重大活动的主力军。现在浦东新区的钓鱼协会、信鸽协会及国标舞协会都落户高桥古镇。高桥在2006年就在浦东新区率先筹备成立了文化艺术协会,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考核奖励制度,大大活跃了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先后涌现出61398部队舞蹈队、新上海人文艺沙龙、高桥干休所气排球队及40余个村居委会的老年活动、文体、读书及编织组织,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社团来有序组织、领导和协调各项事务、提高业务水平,于是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协会应运而生。这是高桥古镇乃至浦东新区群众文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推动了社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如今,在协会登记注册的村、居委以及镇级团队已达150余支、近4000成员,感到有些‘笨拙’,导致新课题产生——如何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减少依托现有的行政资源,发现有很大的空间。他们努力克服社区文化活动普遍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是其管理、服务有一定的惰性,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以行政区域划界的服务范围,区域太大,且与越来越多以新型小区为主的现代社区缺乏统一性,难以更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于是从三个方面促进社区文化的管理、服务:首先从现有的“安排服务”,变为“居民需求什么,协会服务什么”;其次,应鼓励和提倡居民之间的相互服务,支持更多的社区居民成立自己的文化社团,并为更多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第三,鼓励和支持志愿者提供文化志愿服务,鼓励更多有责任感的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服务,建立和谐的“熟人社会”。
为此,高桥镇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协会从今年春节后推出了“三斧头”,充分发动文化团队每位成员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和能量,参与管理和服务——
一、 建立镇文化观察员服务队,逐一巡查、走访所有团队。
观察员服务队由群众组织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及退休回社区的专业文化工作者组成。他们分成三组,克服惰性、积极主动地对协会登记注册的村、居委及镇级团队150余支队伍逐一进行巡查、走访。巡查目的是更有效、有层次地发挥协会的载体和管理职能,指导帮助各团队有成效地发展和配合将在5月份展开的年度文化团队巡查工作,并资料记录入档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
文化观察员巡视凌桥地区炮台浜村、顾家圩村各团队活动现场,活动内容丰富,有太极、木兰拳、舞蹈还有交谊舞,他们乐在其中!目前每个村在册团队参与人数80多人。每天清晨或傍晚,在村民活动室或宅院空地,都有这一群群热爱健康、热爱生活的现代“农民”,他们开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特别是老年协会会长徐福秀、原镇总工会主席沈仁良几乎走遍了凌桥地区的11个村委会及众多活动点,老年朋友视他们为‘亲家’。解决了以前“鞭长莫及”、照顾不周之苦恼。现在对每个团队、各个村的活动现状都了如指掌。为年度文化团队巡查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建立微博服务管理平台,令所有信息及时、公开发布,人人可以参与并监督。
今年2月底,高桥镇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协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新浪网开设《201203蒲公英》微博,及时发布活动预告、更改通知;演出实况报告及图片传送;还可发表新作品、感想、建议、评论等等。那么这个新玩意儿是否适宜老年人呢?他们的开博词:“我们愿做一支平凡的蒲公英,因为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是阳光、空气、水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当清风拂过时,我们更愿随风飘去,社区是我们广阔的天空,我们愿在这无限的天空中尽情发挥,一展我们的风姿、风采!点缀于蓝天与白云之间,让这世界更精彩、更美丽!”得到大家的认同、顾虑就烟消云散!老协会长徐福秀、退休干部沈仁良上午的的巡查记录和图片,下午即传上微博,个中优劣大家都见分晓。
请看:截至到6月5日15:04,《201203蒲公英》共发表123条微博(含百余张图片)、近百名关注者。完全克服了全镇地域大、联络困难、信息发布滞后的弊病,还满足了低碳无纸办公、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网友琦琳宝贝天天长大感言:“为高桥美好明天,为高桥更具活力与魅力!加油!喝彩!为了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的人,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将来还有生存的空间,让我们一起来呵护我们的地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网友pjh945直言:“我们是社区里业余文化爱好者。愿我们的爱好也能给你们带来快乐。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谢谢!”文化团队活动有了微博更有人情味!
三、最主要是改“安排服务”为“居民需求什么,团队服务什么”,提倡与居民相互服务。
2012年是高桥艺术年,期间将举办高桥镇第五届地区文化艺术节,从年初起各团队就下社区、到农村,寻找服务对象、听取服务要求,根据敬老院老人开出的‘菜单’提供或介绍兄弟团队来满足要求,以期举办更多的免费文化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一些有意义、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社区文化建设成就。根据2月底各团队自报的服务内容,4—6月应该有13个团队、提供12个项目、15场次的文化服务。请看内容——
从3月29日下午“百年绒绣、再创辉煌”上海绒绣(浦东高桥)精品展在上海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品展览中心)成功举行!就开了个好头。4月6日高桥清溪国乐社参加2012上海浦东民族文化节民乐专场的演出!。“走进古镇”2012年首届上海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高桥镇舞蹈队与韵尚时装表演队登台演出。高桥镇2012年群众文化团队“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拉开序幕,由高桥书画社、浦东新区风景园林学会高桥分会承办的“相聚‘我们的家园’,共建共享和谐文化”文化展示4月11、12日分别在东街居委、海高居委举行。(见图)
高桥镇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2周年暨高桥镇文化艺术年4月22日在美丽的高桥港畔拉开序幕!与会嘉宾分别为“古镇高桥明信片”首发、“上海绒绣高桥传习所”揭牌。高桥国剧研究社、韵尚时装表演队、高桥镇舞蹈队及老干部舞蹈队等团队参与了文艺节目的演出,这些小朋友看得多来劲啊!(见图)‘五一’前后,高桥书画院向游客奉献了一台“奇石”做成的“本帮菜肴”,得到许多上海人的好评。(见图)
“公益社区行、幸福夕阳红”高桥镇文化社团为老服务公益活动连续在幸福、吉祥、如意敬老院举行,潼港西八村舞蹈队精心准备、编排的这一台演出,得到了老人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还有书画展示,现场书画表演。书画爱好者们还精心准备了40余幅书画作品和50余把团扇赠送给敬老院以及老人们。盆景种植与民乐爱好者们为老人送去了盆栽花草和民乐合奏曲目。老人们一句“我们在这里不孤独,很开心”,给了所有参与活动同志们最热烈的掌声!(见图)
5.25虽天公不作美,但挡不住群众文艺爱好者的热情,上午8:30海港合唱团承办的“欢乐高桥行”高桥镇2012年群众文化团队“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如期在海高居民小区举行,居民们撑起伞为演员们鼓劲,加油!(见图,沈仁良摄)
5.28下午,外高桥职业技术学校阶梯教室内热闹非凡!军休所、凌桥三居、高桥新城等7个单位组队参加、由镇文体协、镇社区学校主办,高桥社区歌友会承办的“最美的歌儿喜接党的十八大”2012《唱响中国》红歌传唱活动,社区居民代表们用心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喜迎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见图,沈仁良摄)
更新鲜还有活动预告:6月10日下午,将在同乐影剧院上演一台主题为“红五月,红色经典” 京剧演唱会,这是为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70周年,高桥国剧研究社的京剧爱好者和京剧界资深、知名票友精心策划、组织的,由文体协承办的演出。演出曲目均为经典革命样板戏。
据不完全统计,高桥镇年内已举办的文化活动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今年服务量翻番已不成问题。
高桥镇创新社区文化团队管理、服务,赢得了政府、居民及基层单位、团队“三满意”。高桥镇文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改变,效果很明显。尽管创新试点时间还不长,已取得积极的成效。最快活的是幸福敬老院老人,94岁的郁老太用劲摇着拍手说:“开心里格来!”(见图)陆凌的团队‘领袖’葛木兰坦言:“我们活得自在,唱唱跳跳最幸福!愿天下每一个生命都幸福!”。今后高桥社区文化艺术体育协会努力方向是:鼓励和争取企业、公益团体提供文化志愿服务,鼓励更多有责任感的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服务,建立和谐的“熟人社会”。东方网、浦东网特约通讯员彭加华、沈仁良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