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
2006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234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增加值581.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1%,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
文化服务业增幅首次超过文化相关产业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去年以来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是文化服务业增幅首次超过文化相关产业,增长15.1%,增幅高出文化相关产业5.4个百分点,高出全市第三产业增幅3.6个百分点。在文化服务业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经济规模最大,全年实现增加值99.33亿元,占全市文化服务业增加值的27.7%;其次是以广告和会展服务为主的其他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1.63亿元,占25.6%;网络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69.33亿元,占19.4%;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实现增加值49.16亿元,占13.7%。其中,广播电视增长最快。数字网络服务、新兴媒体等文化信息服务业也连续数年保持高速增长。
民营文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去年,上海文化服务业中经济规模最大的,是民资占主要份额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9.33亿元,占全市文化服务业增加值的27.7%。在 网络游戏、广告传媒等领域,民企已占主要份额;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剧制作等领域,民企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国企。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政府各项鼓励、促进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发挥明显作用。
文化创意的产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据介绍,2006年,在文化产业链中,具有高科技属性、文化附加值较高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日趋壮大,文化创意业态层出不穷,文化创意集聚区分布更加合理,文化创意在带动各类文化服务业加速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服务业与文化相关产业出现结构性变化,较大程度上受益于文化创意的带动。网络游戏、广播电视制作、广告传媒、新闻出版等文化创意作用十分突出的产业,同时也是2006年增长较快的领域。文化创意的带动作用,也体现在上海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等方面。2006年上海文化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12.1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4%。
文化进出口逆差有所缓解
200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文化进出口统计制度的研究制订工作。根据对2006年上海文化服务业进出口情况试统计得到的初步数据,上海文化服务业进出口逆差有所缓解,进出口之比缩小到约1.8:1。这说明,上海扩大文化服务贸易、加大文化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产业仍存薄弱环节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张止静表示,虽然上海文化建设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但从文化大都市发展要求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服务贸易逆差仍然较大,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等都是进口大于出口。上海市有关部门将专题研究文化出口政策,推动文化出口平台建设,研究落实平衡文化进出口的运行机制。另外,目前文化产业中,互联网服务业、文化创意、动漫、网络游戏及新媒体等具有高科技属性的行业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为此,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加紧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网络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搭建投融资、人才、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