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唐装秀感受年味
走进Eric夫妇在上海租借的房子,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卧室、客厅、甚至连阳台里也挂上了喜庆的中国结,红红地格外喜庆热闹,卧室门口贴着一幅春联,茶几上还摆着一盆红红的梅花,连鸟笼也罩上了一层传统面料做的套子。Eric的太太Anna指着桌上有中国元素的纸巾盒套和沙发上的靠垫兴奋地说,这是之前特地拜托中国朋友带自己一起去买的,“城隍庙!”,Anna说这些她觉得特别好看的配饰都是在那儿“斩获”的。
说得兴起,Anna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起她新买的唐装和旗袍,古典的盘扣、喜庆的红色、时尚的款式,穿在娇小的Anna身上,显得格外漂亮。Anna还说穿这件衣服时准备要请朋友帮忙把头发分两边盘成髻,梳个古典的发型来搭配,而另一身黑金色的旗袍一穿上身,则立马像变了个人,眼前的Anna显露出一种成熟的气质。看着两套中装,Anna有些犯愁地让记者也帮她出出主意,初四家里要开个派对,“我两套都很喜欢,到底那天要穿哪套才好呢?”
放鞭炮、包汤团体验年味
如果说带有中国元素的配饰、服装是Anna的“最爱”,那么Eric心中中国新年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放鞭炮,“我从来没有如此尽兴地放过炮竹,这次在上海过年真是让我过瘾。”Eric告诉记者,在德国节庆日也放烟花炮竹,但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只是少数,传出的鞭炮声也是零零星星,而在中国,除夕那天晚上的鞭炮声铺天盖地,他也按捺不住兴奋,加入了放炮竹大军中。说着,他还向记者“秀”起除夕夜他们放炮竹的录影:震耳欲聋地鞭炮声、烟雾弥漫的街道上只见点点烟火闪耀,他和几位德国朋友兴奋地穿梭其中。
虽然除夕玩闹到很晚才休息,但初一一早,Eric和Anna还是早早地爬了起来,因为一周前他们就接到了中国邻居的“邀请”,初一早上到邻居家学包汤团。“很好吃,但是很难做”,说到包汤团的经历,Eric一边笑一边摇头说,最后他只能做最简单的一个步骤——揉黑洋酥球。Anna还揭发说,那天包完汤团,Eric也变成了一个圣诞老人,头发上、胡子上到处沾满了白色的粉。“他们告诉我们说,汤团象征着团圆,我觉得很有意思。”
开派对、古镇游分享年味
而Eric和Anna春节的“节目”还远远不止这些,Anna指着一张时间表告诉记者,初三正好轮到每周一次的语言课,她的两个中国学生会来学习德语,同时也教她和Eric中文。记者看到,在有些别扭的“上课”两个字旁边,还打着一个括号,里面写着,学说拜年。初四是与朋友的派对,初五初六则写着“朱家jiao”,元宵节还要去逛豫园庙会。Anna笑着说,这是几个中国朋友约好了带他们去古镇朱家角体会传统江南水乡的过年气氛。“我这两天有空看了一些照片,听说那里的黄酒特别好喝,我已经迫不及待想亲身体验了!”
Anna说,初四的派对规定了必须要穿中式服装,还邀请记者也参加。“对啊,一起来吧,(初四)是我表现的时间!”Eric突然跑过来,指着时间表上初四的派对说到。原来,那天Eric会用传统的德国料理招待大家,“好几道都是我们圣诞节才会吃的菜”,Eric解释说,在欧洲,圣诞节就跟中国的春节一样重要,因此他要用地道的德国料理招待朋友,既让中国朋友常常德国“春节”的美味,也让德国朋友回味一下在家过圣诞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