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上海老年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老年学校的课程建设》课题调研小组,全面启动和开展老年大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这项课题的重点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和分析,从而总结老年大学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继而提出老年学校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展望和对策。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老年大学课程建设中包含有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全校的9个系中,文史、书画、器乐、保健、文艺、家政6个系基本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主线,钢琴、计算机、外语3个系也不同程度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这次调查在6个系进行了全面动员,在学员中发放了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81份。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老年学员非常认真,反映非常踊跃。很多学员表示,希望学校能更多地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的课程。他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神经,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是魂,不能忘本”。
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很多学员将问卷带回家,仔细琢磨,有的还发动全家讨论,细心填写,并在问卷答题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显示了他们的阅历、智慧和成熟稳重的思想。他们认为:老年人学习传统文化,对于知识结构与人生修养,可以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培养和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独特作用。从历史的总结中可以看到,为了拯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破除腐朽保守思想成为当时时代的任务。由于认识的不足,科学与民主建设的迟缓,以及左倾激进思潮的影响中,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到压抑,一些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甚至受到批判和排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来,一些腐朽文化思想影响和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泛滥,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造成某些民族精神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及社会和谐的失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进行反思与清理,继承与发扬,又成为当前我国思想界、文化界和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老年学校的课程建设》课题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活动,是老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课题组组长江晨清校长要求课题组集中全校学员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建议,同时听取老年教育专家的意见,尽快形成调研报告,把对传统文化课题的研究工作转化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更好地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
(上海老年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