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受教育动力与压力的探讨
上海 杜作润 (教授)
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和一般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一样,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或支配的。他们来老年学校接受教育或学习的动机,表现为一种主观的需求,是直接推动老年人进入角色的内在动力。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和归纳,老年人的一般需求包括:应对生存的需求、表现的需求、作贡献的需求、影响的需求、超越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它们都有可能在老人们接受教育和学习时,以特殊的方式反映或强烈地反映出来。
一般地说,反映需求的教育目的或更具体的目标是教育要达到的那个结果,而接受教育或学习的动机则是促使受教育者去达到那个结果的一种原因或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总会或强或弱、或明或暗地在过程中起作用,促使他们去达到那样的目的或实现那样的目标。这有许多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阐释,但它同时也是人们都可以通过调查统计或直接观察和感知的事实。老年人的教育或学习,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例外。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老年教育或学习的过程,既是老年人的一种有目的或目标的自觉过程,这种源于需求的目的或目标,也许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某些差异或变化(如参考文献的调查所示),但只要是在接受教育或学习,推动这一自觉过程实现的学习动机或动力始终是存在的。对此,上面引用的文献和有很好的统计分析。为了强调这样的认知,我们还可以尝试作更细致的分析。
一种是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人、对公民的客观要求为目的。在我们社会,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必须认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须对党的其他方针政策有着理解和支持的良好态度,有人甚至提出老年教育要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等等。在受教育中,在学习具体的某些与之相关的科目时,我们老年学员,凭借他们的人生经验,总会或明或暗地比照这些规范来提高自己,使自己有一种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和提高的方向性动力。受这样动力的约束和引导,就能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率,更能达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取得社会认可的学习成效。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方向性动力太过政治敏感性,虽然无法否定它,但最好不要突出它,因为老年人已经退出了职业世界。这种观点有点似是而非,但我们能理解这种心态,所以我们不妨把“社会”化解为更具体的“他人”,把关涉社会意识形态的课目暂时隐去。这样之后,我们仍旧能够看到以追求某些目的或目标的方向性动力。
首先,以选学非常能反映个体自身需要和灵性的书法、绘画一类课目的学员为例。在其自身,当然是有一个以修身、养性乃至延年、益寿为目标的动力;但在潜意识中,他人对他的作业或作品的评价,包括老师、同学的评价,回到家中,还有老伴、子女的评价,还有亲友、老同事、老邻居的评价,他不可能不在乎。在其中,如果能获得一个“好”字,肯定比得到“难看”或“不像”或“很差”的评价字眼要开心得多,如果得到“好极了”或“太好了”的赞美,肯定他的内心更加受用。实际上,这种期望的潜意识,就是一种动力。从一定的角度看,他是自己在学,在为自己学;从另一角度看,他同时也在为他人学。这两者都是他学习或接受教育的动力。如果是学习唱歌、跳舞的老人,他们既已介入,肯定也不愿意被发现是滥竽充数或走腔走调的人。——总而言之,或许我们可以说,对他人给予“好的”、“有成效”、“有提高”、“很不错”、“非常好”等评价水平的追求和期望,无论是暗示的,抑或是显著的,都仍旧是老年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一种动力。笔者甚至倾向于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以积极评价期望为动力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其次,对于学习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或实用性的如烹调、电脑应用、外语等课目的人来说,是否学会,是否真的掌握了相关的技术或主要的知识和技巧,更加有较具体、较客观的考查标准,无论我们给老年人怎么宽容,总也有在宽容的标准之下的“通过”或“没有通过”的问题悬于他们的心中。这当中,在一定的客观考查标准之下,取得好的结果,自然是学员们的主要愿望,甚至可能是他们的唯一愿望,这是正常的、积极的人,追求成就、成功的一种具体表现。有这种愿望是正常的,而没有这种愿望是不可想象的。在这样的愿望的推动下,他们才会进入这些学习,而且努力学好。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取得良好考核结果的愿望,同其他人群的学习一样,也是老年人学习相关课目的动力。
此外,在我们现行的老年大学内,还有不少学员学习秘书或语文写作、朗诵或其它表演艺术,学习旅游、拳术、插花艺术,等等。对这些课目学习成效的评价虽然更难一些,标准更不容易确定一些,但也不至于参加学习就是“消磨时光”。有人把老年人的受教育概括为“学、乐、为”相结合,这正好再一次说明,只要不是无聊的消磨时光,要达到学、乐、为的结果,本身就是一种动力。这其中,不言而喻,“他人”、“社会”对学习者的成绩有“好”的、“非常好”的评价,就会是快乐的一种重要源泉;学成了某项技巧或技术,肯定会喜不自胜。
以上的罗列,可以作如下的心理学意义上的小结:有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把个人看作为一个主动的、可以自为的系统,他自然地会为达到爱慕、欢乐、创造性、和谐或其它积极目标而努力,一切的正常人,都会有这种自然的动力欲望。“人们往往以别人能给予积极看法(评价)的方式行动,这样,他们就可以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当一个人的行为导致积极的直接(机体的)经验,也导致别人的积极看法时,一切就无问题。”照此反思,教育既是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学习也绝不可能始终在孤立的封闭系统中进行,没有对“别人”积极评价的期望,老年人学习的行动,是否能维持,当然就会成为问题。所以,由积极评价期望促成的学习动力,是一切人,包括老年人学习之所以能够维持的心理学基础。
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附和前面引用的几种文献中所强调的对老年人学习动机的研究,提请我们的老年学校教师,要充分关注和恰当把握老年学员的动机和期望,让它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写作本文的另一目的,是想对所谓“无压力教学”或“无压力学校”进行一些研讨。
这里,出现了另外一个词:“压力”,需要做些说明。按我们的话语习惯,前面一直解说的动力,似乎是机体内在的内力,而压力则是一种外力,不过也有自己给自己加压的情况,例如,见诸文字的张家港精神就被表述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此外还有吸引力、排斥力等,似乎也都是内力。其实,细致的辨析,我们可以这样看:由于人是一种主动的、可以自为的机体,作用在他心中的外力,在许多时候,可以转换成他的内力。或者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外在压力,因为有受压主体的存在而表现其存在,既有可能因为主体的愉快认同而响应,对主体来说,它就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压力,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动力;也可能因为主体的心理抗衡而拒斥,对特定的主体来说,它就是一种具有消极意义的压力,但拒斥这种消极压力的内力,也是一种动力;至于对主体来说,既无积极意义又无消极意义的压力,虽然可能存在,由于不引起主体的反应,可以不必涉及。因此在这种设定的范围内,压力和动力是反向相等的,(这与自然科学中,力的平衡原理相似)它们对主体来说,可以认为是一回事。没有任何压力的内在动力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无压力学校”这种思潮产生和受到注意的背景,以我国为例,它实际上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包括要求“好”或“优秀”的学习分数,要求毕业后升入“好”的学校,还要求要表现出有显著的特长,等等。这是一种强大的压力,而且基本上都是学校、家长、甚至政府教育领导部门等外在因素施加给学生的。在德国、俄罗斯、日本等一些国家,也有与中国类似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健康的征兆,许多肯讲真话的学人,就大声呼吁要给孩子们减压,使这种外在压力减到适当的水平,以便让他们的内在动力、发展的欲望、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让他们能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减压”,为了使学习压力保持在一种合适的水平,这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创意的意见,因为物极必反的“纠偏”情绪的影响,很容易就出现了根本不可能的“无压力学校”或“无压力教学”的另一个极端的思辨表述。另外,国内宣扬“无压力学校”或“无压力教学”,还可能是一种名人效应。我们中国人有时对名人、地位特别高的人肯定的东西,会采取拥护乃至追捧的态度,并成为论述问题的前提,而缺少批判意识。所以,当俄罗斯第一夫人普京娜出席了一个“无压力学校”研讨会之后,我们也会有人加以“引进”。特别是在老年人教育中,我们的这一引进,基本上还没有什么说服力,因为还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调查研究显示我们的老年教育中,已经出出了压力过当的事实。
我的猜测是:使压力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这是真实的人包括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关系中,如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教育中,必须要有的心理状态。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压力是否能够或是否已经被科学的量化,更无法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确定出他能承受的“合适的”心理压力水平,也许心理学的发展会突破这点,但现在我们还只能接受这一客观事实,就象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我们必须在一定的生理压力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样。所不同的是,人类已经知道,“合适的”生理压力是在一个大气压左右,仅此而已。
最后,我想以如下的两句话,来结束讨论:“无压力”,就像“万岁”、“万寿无疆”、“罪该万死”的情绪性、感情性语言一样,一般说来,不适合用来指导本该理性的教育,更不适合用之于教育的科学研究。
笔者的以上认识,只是有感而发,算不得实证研究,草录为文,也只为求教于万家同人,同时也为了向启发我进入这一论题的高峰老师交一份作业。
参考文献
高峰,“试论老年人的学习动机——老年学员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4年第一期,第35~40页
盛训(执笔),“良好学习心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老年学员学习心态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调查”,《上海老年教育研究》,2005年第二、三期合刊,第33页
(美)布恩等编,韩进之等译,《心理学原理和应用》,知识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