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路街道凌兆新村十二居民小区党支部以党建促创建、以党风带民风,做到“眼中有民情、耳中有民声、心中有民事”,善于寻找和设计“民心工程”,温暖心情,感动人心,在党建工作中创新理念与载体,在居委会辟出谈心聊天、化解矛盾、细雨润物的“暧心室”,在工作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舒心的港湾
小区内党员居民杨某原单位转制后下岗,其子又在劳动教养,深感生活不如意。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爱人患乳腺癌已扩散转移,需要用进口药化疗,几个月就化去近八万元,造成生活拮据。顿生满腹怨气却又无处发泄。党支部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商议把杨某请进了“暧心室”,让他将心中的苦闷全部倾吐出来,及时进行安慰与开导,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支委还与其帮困结对,定期关心慰问。困难党员杨某深有感触地说:党支部心里有我就可以了,与我结对我乐意!
开“心”的钥匙
年逾古稀的独居老人赵老伯,平时进出小区沉默寡言,如入无人之境。经一打听,赵老伯与两个女儿也不来往,每天总是独自在家闷闷不乐,时常与家里的小花猫“谈心说话”。了解情况后,支委小陈立即与其结对请进“暧心室”。一番嘘寒问暖后老人泪满衣襟:两次失败的婚姻加上女儿不来探望,让老人的心凉了半截;而措给朋友“掉头寸”的1.8万元至今未还更让老人难以接受。那可是靠踏三轮车挣来的保命钱啊!赵老伯对小陈讲:世态炎凉,只有家里的小花猫最贴心。党支部得知此事后,一是做好安抚工作,二是进行维权活动,到借款人所在居委了解实情,获悉借款不还事出有因,对方夫妻双双下岗,小孩待业在家,三口之家吃低保。经最终协商,对方愿意承诺每月还一百元。当赵老伯拿到调解书和还款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特殊的关爱
小区有位女精神病患者住院五年之久,丈夫失业,女儿读书,三口之家享低保,日子还算过得去。不料,前去17岁的女孩也得了精神病。党支部动员党员为她募捐,送小孩到医院治疗,逢年过节居委社工自掏钱物去医院探望,去年2月份小女孩出院休养精神仍不萎靡不振,居委将其作为特殊照顾对象结对开导,谈心聊天,让她参加小区文体活动,康复情况良好,至今未复发,家属很感动。
小区另有一非生子女,今年14岁,平日总是抱着小狗闲逛荡。一经打听,小孩的父母非法同居有和她,她未出生时父亲就了牢,母亲长期无业无力供她上学。党支部将小女孩和其母亲分别叫到“暧心室”谈心疏导,并发动居委集思广益:一是与街道再就业部门联系,为母亲找工作;二是找凌兆小学校长协商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校长当即同意收下并安排在最好的班级,并亲自与她结对助学。2007年,小孩初中毕业,还当上了班干部。想起上学第一天居委阿姨们送的学习用品,小女孩由衷地感叹:没有书记和居委干部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