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浅论基层老年大学 课程开发的支撑要素
2018年05月07日 来源:综合管理员 浏览次数:44

   课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众说纷纭并不断发展的概念。在众多的课程概念诠述中,我国较传统的定义是“课程是指功课的范围、结构和进程,是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内容的总和”。由于时代的发展,我国对课程的理解有了许多新的认知。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认为“课程定义还是分为狭义和广义为好。狭义的课程定义:课程是教育机构旨在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发展,而有计划地编制教育内容。广义的课程定义: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指导下旨在促进全面发展所经历的学习进程。这种课程概念——学习进程,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检验等内容”。本文所阐述的内容主要围绕狭义的课程定义展开。

   课程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开发这些制约因素的积极功能,将其转变为支撑要素,是基层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本文依据课程开发的有关理论,汲取各地课程开发的精华,剖析苏州市老年大学课程开发的实践,来探讨基层老年大学课程开发的支撑要素及其功效。

 

  一、了解开发模式和设置分类,形成课程开发的理念支撑

   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国家规定的,有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而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则不同,它是按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各地的条件而开设的,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课程标准。其课程的开设需要各老年大学进行自我设计和实施,这就使其课程开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课程开发是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要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谈到,20世纪以来,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其主要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美国的拉尔夫?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由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过程模式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中。它冲破了目标模式“技术理性”的樊篱,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景基础上,这显然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一种取向。以上两种模式为老年教育的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事基层老年教育课程开发的人士较关心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分类。可喜的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于 2015 年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参照高校课程体系,将众多的课程概括为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农学、语言、文学、书法、美术、医学、体育健身、舞蹈、声乐、器乐、戏剧、信息技术、生活艺术、其他等16个门类。此课程体系为基层学校提供了学科、规范化课程分类的依据。 2016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根据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提出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10 大课程分类。此为基层学校课程开发提供了具有老年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科学认知与应对需求要素,奠定课程开发的核心支撑

需求是老年教育课程开发的导向和核心。需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有待我们从需求的类型、层次、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等多个方位加以研究。

1.需求的多样性

    依据老年学员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开设课程,是老年大学课程开发的首要原则。老年学员对课程的多种需求可归纳为四种情况:

(1)提升素质、情趣型需求。该类学员希望开设能够提高知识技能素养,能够提高健康素质、修身养性、提升情趣的课程,如书画、摄影、养生、保健、声乐、舞蹈等门类课程。此类课程是目前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课程,故需要大量开设。

(2)紧跟时代型需求。该类学员希望开设能帮助老年人适应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文化的课程,如计算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时装模特、理财等课程。此类需求在老年人中的比例逐年增大,应重视开发。

(3)服务家庭型需求。该类学员希望开设能提高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处事能力的课程,如隔代教育、老人护理等课程。该类课程有的和第一类需求重合,有的则需要另行开设。

(4)弥补缺憾型需求。该类学员希望开设能弥补其年轻时某项兴趣、特长不能继续发展而造成缺憾的课程。此类课程往往和第一类需求多有重叠,不需另行开设。

2.需求的层次性

(1)宏观上的层次差异需求。该类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受性需求,另一种是理智性需求。感受性课程,如唱歌跳舞、中西医保健、健身操等课程;理智性课程,如哲学、历史、书法、绘画、文学作品赏析等。理智性课程的等级总体上高于感受性课程。

(2)学科水平上的层次差异需求。由于老年学员的学历层次、原有专业基础的差异,需要学校根据各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难度系数,对课程的层次进行初级、中级、高级、研修层次分类,尽量与同一课程中不同水平学员的需求相匹配。

3.需求的地域特色

不少老年人都希望对本地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有较深入的了解。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明显。为此,苏州市老年大学在课程开发中,先后开设了昆曲、评弹、苏州园林、吴文化趣谈等课程,受到许多老年学员的赞许。

4.需求的时代性

   面对当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现代化素养,是老年大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最近几年,我校与时俱进,开发了多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课程,如数码照片处理技术、视频制作、智能手机应用、时装模特、服饰搭配等课程,都颇受学员欢迎。

  三、落实大纲等实施要素,形成课程开发的过程支撑

   基层从事老年教育的同志最关心的是课程开发是否得到有效落实。笔者感到有必要将大纲、教材、师资、设施、管理、评价等要素作为过程支撑要素而加以重视。

1.制定数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每门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其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等。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的“法典”,对教学具有规范、引领和监督的功能。老年大学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下力气组织有关骨干教师(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教学大纲的编写。

2.选用教材或自编教材

    教材是展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平台,在课程实施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三十多年的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各地各校出版了多种老年教学的教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质量。选用适合本校学员需求的已出版的教材,是解决学校共性化教材缺乏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但一些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及创新课程,则需要学校组织本校骨干教师或本地专家自编教材、讲义。

3.选用合适的师资

   选用与课程匹配的师资是老年大学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撑,在课程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课程开设的需要,选用与课程教学匹配的教师有多种途径:一是向当地大中专学校求援;二是公开招聘;三是请当地教育部门、学术团体推荐;四是由系主任(班主任)举荐;五是请本校教师举荐;六是请部分具有某专业特长的学员举荐。

4. 配备必要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设施

    配备必要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设施是老年大学课程开发的外部保障。由于不同课程对空间和设备要求不同,所以基层学校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就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投入,并根据本地原有校舍和设备基础进行科学布局和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如给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相关课程配备电脑;对器乐的相关专业配备钢琴、电子琴、古筝等乐器;对书画、烹饪专业课程配备投影仪;对一般教室尽可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5. 建立切合老年人实际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切合老年人实际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是老年大学课程开发的内部保障。学校要在管理网络和管理手段上充分展示老年教学的特点。

老年大学在形成“校长—教务处—系科—班级”四级管理网络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老年学员的自我管理功能,充分发挥班长的功能。

随着老年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校课程开发管理也应注入更多信息化的内涵,如专业、课程、班级编制的信息化、课程管理的信息化、课程招生的信息化等。

6. 进行科学评价

   对课程开发进行科学评价,是基层学校检测和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课程开发后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总体评价是由学校组织专家、骨干教师和资深学员,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某课程开设开发及实施提出评价意见。

具体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学校聘请专家,组织同专业教师进行听课活动(包含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随堂听课等),给任课教师提出评价意见(常说的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另-类是学员给予任课教师评价,学校通过调查问卷或学员座谈会,获得学员对某课程教师的评价。

  四、重视管理要素的匹配,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管理保障支撑

1. 学校领导重视,是课程开发实施的必要保障

   学校领导重视,才能物色有创意并能务实的精英承担课程开发的重任,才能动员全校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学员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形成良好的氛围,也才能拨出一定的经费,添置必要的设备,完成课程开发的实施。

2.科研、教务、总务三部门形成管理合力,为课程开发实施提供活力

    在学校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科研部门承担着课程开发的调研、设计任务,教务部门承担着课程开发的实施任务,总务部门承担着课程开发实施的空间和设备保障任务。在主管校长的统筹协调下,三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要密切配合,形成管理合力。有合力才有活力,才能确保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