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上海:
首页 > 老年教育通讯 > 信息详细
《老年教育规划》(一)
2018年04月25日 来源:综合管理员 浏览次数:40

    老年大学同一切学校一样,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而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课程设置。《老年教育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要求对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所启示。

  一、《规划》对老年教育内容的梳理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课程结构的安排。目前,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通常是指课程内容的开设。结构的安排尚未成为主流方面。

(一)十大教育内容

    《规划》在第二大任务“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中,专门提到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其内容有: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十个方面的教育;在“重点推进计划”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计划”里,特别强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有些是深受老年人喜爱因而非常热门且经久不衰的教育内容,比如科学文化、养生保健、闲暇生活等;也有一些是引导性的教育内容,也是老年教育三十多年来的传统教育内容,比如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等。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内容中提出了与以上热门和传统教育内容并列的生命尊严、代际沟通、职业技能、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这些需要大力提倡的内容,以往在老年教育中有所忽略或有所回避,但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规划》把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任务赋予了老年教育,主张老年教育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为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教育支持;还把老年教育发挥老年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到了更高的层面;把老年教育的参与、服务、奉献社会的内容加以拓展,强调鼓励老年人利用所学所长,在科学普及、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治安维稳等诸多方面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

   老年大学课程设置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年大学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一般学校课程设置的依据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学生需求,二是社会需求,以社会需求为主,兼顾学生需求。因为,一般学校培养的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高校、职业院校更是以社会需求为主要依据。而需要强调的是,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学员需求为主要依据,兼顾社会要求。学员需求重点又是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层性需求或感受性需求,这是老年人直接感受到的需求;另一种是深层性需求或理智性需求,这些老年人不一定直接感受到的,但却对老年学员开阔眼界、拓展胸怀、提高素养等极为有益。

(一)老年人学习需求依据

   1.满足表层性、感受性需求的“按需设课”

   通常表层性感受性需求是可以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得知的。比如,2002年天津老年人大学与市教科院联合作了一个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调查问卷中就有“您希望到老年大学学习哪些内容”,结果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医学健康,其次是家政,再就是书画摄影、歌舞器乐,再次是知识类(文史、外语、哲学法律、计算机等)。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这种感受性学习需求也是随之变化的。比如过了七年,学术委员会2009年对全国老年学员的调查,“热门课程”即学员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各类课程分别为:书画、舞蹈、中西医保健、声乐、计算机应用。仅这五类课程的学习人数就为所调查学员总数的57%,这也是全国老年大学的普遍现象。这五类课程目前已基本成为“热门课程”。除此之外,还有“经典课程”,如书画专业,被誉为老年大学“看家”专业,并成为许多学校的“重点课程”。类似书画专业这样经久不衰的课程,还有医学保健、文学历史(汉语)、声乐器乐、太极拳剑等。这些特色课程也成为老年大学区别于其他成人学校的显著特点之一。

   2.满足深层性、理智性需求的“引导设课”

    一般老年学理论研究者认为,老年人的一些需求有可能他们自己并未清晰意识到,但却是他们生命的潜在需求,比如老年人生命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需求等,这就需要老年大学设置一些引导性课程来满足老年学员的深层性实质性的学习需求。比如,西方老年心理学研究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大约在七八十岁),在心理上有一种复杂需求,有怀旧感,有要总结自己一生的欲望、提示后人的责任心,但是不知道以什么形式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以写回忆录的方式最好,所以国外一些老年教育机构,包括我国的台港澳地区的长者书苑、老年学堂都会开设这种回忆录撰写课程。我在文化部的退管中心开会,发现他们有一个项目,叫老艺术家口述历史,就是派志愿者上门记录整理,然后发表或出书。此项工作1996年就开始了,持续到现在。再比如,台港澳地区的老年教育都普遍开设易学算命、风水学等课程。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对把握自身和他人命运感兴趣,对天人合一的观念有了深刻理解,想进一步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方式。我们老年大学有开《易经》课、宗教课、哲学课的,但角度不同,我们是从人类命运角度展开的。

(二)《规划》提出的十项教育内容依据

  《规划》梳理的教育内容有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十项内容。这十项内容大致有五项属于满足老年学员感受性需要的内容,如养生保健、闲暇生活、科学文化、职业技能、家庭理财,还有五项则属于满足学员理智性需求的内容,如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法规、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现在的老年大学的大多数都有设置这些课程,但也有一些课程设置是缺乏的,如感受性内容中的职业技能课程。因为老年人对再就业需要的比例小(大约是3%~8%),所以,很少有老年大学开设此类课程。但是《规划》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赋予了老年教育,今后到老年大学学习再就业技能的人会有所增加。此外,还有引导性内容中的代际沟通、生命教育的课程也需要考虑设置。


  岳 瑛(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


热点推送 更多>>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