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香港老年教育考察报告
重庆 金向明 崔新代执笔
我们应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教授的邀请,在市老年大学罗淑芳校长的率领下,一行十一人,抵达澳门、香港学习考察。现将我们学习考察的收获、感受,综合如下。
一、此次学习考察的出发点与落足点
我们本着学习考察、研究探索;礼尚往来,增进亲谊;各有特色、优势互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与态度,共享人类进步的科学成果,从中发现亮点,为我所用,借鉴创新,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此行的出发点与落足点。
二、澳门、香港两地老年教育的现状
澳门现有常住居民45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常住居民的13%。
整个地区只有一所比较正规的老年大学即澳门理工学院长者书院。据该院李院长介绍:理工学院历史比较悠久,回归后提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立足澳门、创造一流”的办院方针,学院下设六个专科学院,其中包括长者书院。长者书院于1999年11月成立,她是澳门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专为长者而开设的教学单位。
该书院针对长者的实际需要,开设了电脑、语言、科技、艺术、健康教育等28门课程及16项活动课程,由初级至高级共55个班,现有在校学员478人,形成了多学科、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为使澳门的长者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规定55岁以上,懂得阅读与书写就可报名缴费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学年,读完四学年就要毕业离校。
香港地区,从提供资料表明,2001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逾100万,占总人口的15%,按现行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行列。
1998年9月,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创办了耆英进修学院,也就是香港地区第一所老年大学。该学院本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精神办学,延伸长者持续受教育的机会,让长者的潜能、所长得以发挥,继续对家庭及社会作出贡献,体现出一个丰盛、愉快的黄金晚年。
香港耆英进修学院开设文学院、体艺学院、社会科学院等3个学院18个学系,在其办学四周年时(1998-2002年),提供了以下资料。该学院共有学生2372人,男性占24%,女性占76%,55-59岁占13.5%,60-69岁占38.15%,70-79岁占33.9%,80-89岁占12.1%,90岁以上占1.9%。最年长者为102岁。其中70岁以上几乎占一半。耆英进修学院下辖进修中心28所(现增为37所),开设了874项不同类型的课程,报读人数高达13937人,总人次则为116723。此外,进修学院辖下的《香港圣公会长者资讯网络世界》于2002年底成立,现在增至11所,举办了277个电脑班,报读人数高达2009人,总人次则达10498人。总之,在耆英进修学院本部学习、各进修中心学习和电脑班学习等总人数为19318人,为141158人次。
以上就是两地老年教育办学的规模、形式、课程设置、入学人数等基本概况。
三、香港和澳门长者教育的异同和特点
两地举办老年教育的时间都比较短,香港于1998年9月创办,澳门于1999年11月创办,至今只有7-8年的历史。通过初步学习考察,听了学院领导的介绍和看了有关资料,有以下相同和各具特点的地方。
(一)相同或相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办学宗旨或办学理念
香港耆英进修学院提出:本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原则,延伸长者的教育机会,协助长者掌握知识、技巧,从而发挥潜能,达到良好的生活适应,体现丰盛晚年。同时,透过有系统的多元课程及良好的教育素质,在社区传播“终身学习”的讯息和推广“积极晚年”的精神。
澳门长者书院提出:办学宗旨是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让长者有机会重返校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丰富和更新知识,肯定自我价值,更积极地融入现代社会。
(2)关于课程设置方面
两地都本着“长者需要,社会发展需要”这两个需要的原则,考虑开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如举办电脑班,他们开的班次多、层次高(多媒体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学员数量大。香港就办了各个层次电脑班227个,学员2009人、占当年学员总数的14%;澳门办了15个分层次电脑班,占长者书院55个教学班的26%。
(3)关于学员自我管理、服务方面
澳门长者书院提出:鼓励长者发挥个人潜能,倡导“老有所为”,成立了义工队,对社会作出贡献。林中宝校长还谈到,特区安排下来的社会各项活动任务,均由学生会筹划承担,他们完成得很好,还受到政府的奖励。
香港耆英进修学院提倡“长者教育长者办”,加强长者在长者教育各个层面的参与,让学员具有更多空间施展才能,他们还成立了中央学生会,学生会六条宗旨中,就有贡献社群的精神、增强学员的归属感(即主人翁感)、为学院的日常运作提供义工人力支援……等。
(4)关于老年教育科学研究方面
两地都重视老教科研工作。领导亲自调研、总结,撰写论文。香港耆英进修学院课程总监岑伟全先生,已有两篇论文被《上海老年教育研究》刊用,他还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年龄教育国际研讨会。此外,他还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的教授合作进行《长者优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长者学习电脑》的研究,也取得了硕果。澳门长者书院林中宝校长在介绍时说:老年大学要办好,除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课题外,还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他正在着手制订在读长者与社会长者身心健康的对比研究的课题计划,向特区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5)关于财力保证方面
两地特区政府都重视老年教育的投入。澳门长者书院是理工学院的下设单位,学院每年予算都包括长者书院所需经费,由特区政府全额拨款。据林中宝校长说,目前一学年所需经费,全部得到保证。香港圣公会虽是宗教性质的组织,经费来源多渠道,据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2003-2004年报供资料表明,该会得到各方经费资助共4亿7千多万港元,其中特区政府资助3亿3千多万港元,占70.1%,耆英进修学院享有大部份。据罗梁维婉主席介绍,办学经费主要依靠特区政府的资助。
(二)不同之处或各有特点,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办学模式不同
澳门是由正规的高等院校创办的老年教育,采取集中的、正规的办学模式,目前只有一所长者书院,入学对象是55岁以上的社区人士,规模较小,只有478名学员。
香港是由社会服务机构主办的社区教育,采取分散办学的模式。耆英进修学院下辖37个进修中心,遍布香港、九龙及新界各区。办学灵活、形式多样,各中心有自主权,按长者需要自行安排课程内容、节数及时数。
(2)领导管理体制不同
香港是由非政府机构主导,圣公会福利协会出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对待。圣公会福利协会召开年会时,邀请特区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派员到会讲话,具有一定的业务指导关系。
澳门则由理工学院直接领导,长者书院的校长,参加学院院务委员会(该学院最高决策权力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来源不同
澳门长者书院所开设课程均由理工学院派现任教授义工担任,共27位。有的学科(如电脑)学院有关部门派出学生担任长者的辅导。
香港耆英进修学院的任课教师,请社会知名人士、高等院校教授义工兼任,还分别举办同工和授课导师培训工作坊。邀请香港公开大学教育及语文学院吴志雄博士主领讲座。
(4)关于课程教材建设方面
香港耆英进修学院,从资料介绍,由各进修中心送交有特色、具有成效的课程报告,进行互相观摩及切磋,对选出的课程计划辑录成课程教材套,分发各进修中心作为参考、交流。说明课程教材由中心义工策划,以满足长者的多元学习需要。
澳门长者书院,从当堂听课了解推拿按摩课是由任课教师编写讲授提纲发给学生。老师在讲课时,加以举例、分析、对照,学员作好笔记。
(5)关于教学管理方面
澳门长者书院规定学生最多可任选报读四项科目或活动课。每项科目或活动课至少12人报名方可开办,报读体育运动科目或活动课必须递交医生发出的健康证明,除电脑为学期制(半年)外,其他科目均为学年制(一年)。有的学科规定入学要求。收学费(每项科目一年240元澳门币,活动课一年120元)外另收报名费50元。注册入学学生获澳门理工学院学生证。修毕业每项科目或活动课颁发学习证书。
香港耆英进修学院规定注册成为学生后,发给一本学生手册,内有学院简介、学生个人资料、修业课程记录等。学院每期编印一本课程概览、刊登各进修中心举办之课程,学生可按个人兴趣,可向任何一间进修中心报读,所修学分皆被认可。所有课程均以学分计算,每课程以总时数计算所得学分,其课堂出席率必须达到80%,该课程之学分鉴定后才按评审标准分:证书(50个学分)、中级证书(150个学分)、高级证书(250个学分)、荣誉证书(500个学分)四个等级颁发。学院每两年举行一次毕业典礼,穿戴学士衣帽毕业留影。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可资参考、借鉴、仿效的问题。
(一)两个特区政府都重视对老年教育的投入。不论经费来源和组成部分有所区别,但列入政府行为,全额拨款(如澳门)和大力资助(如香港)都非常明确。反观我市许多区、县老年大学办学经费非常困难,多数区县财政投入很少。建议市、区(县)两级财政按在校学员人均150元拨款,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过去提过这个建议)。
(二)向社区发展是老年教育的根本方向。香港分社区办学,设点,扩大老年人受教育面可以借鉴。我市老年教育发展滞后,各区县又很不平衡。至今还有8个区县未办老年大学(学校)。全市城乡老年人入学率不到3%,先进省、市都在10%以上。建议我市理顺领导管理体制,采取得力措施,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过去也提过建议)。
以上是涉及全市范围的宏观建议。
(三)学校内部管理上,有以下四点
(1)课堂教学时间观念强。师生都能做到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拉课。这次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书法、国画教师为澳门长者书院开过两次讲座课,由于语言上困难,不能按时结束、教师提出可否延长时间,没有得到同意。
(2)课堂教学秩序好。我校王明中老师、毛亚灵老师在澳门长者书院举办的两次讲座课皆因语言关系多数只听懂30-40%,少数听懂70-80%。但学员仍是耐心、专心地听、不讲话、不喧哗、不早退,课堂秩序之好,实为罕见。除我们去的教师讲课秩序好外,我们所听的该院课程都是秩序井然,同时师生对客人都很礼貌热情。
(3)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好。不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没有发现不文明、不礼貌、不卫生行为。明文规定吐痰罚600元(香港罚1000元),当地居民自觉遵守,已形成习惯,学校环境卫生保持十分良好。
(4)工作效率高,生活节奏快。我们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学员代表座谈和接触中,都深有感受。开会长话短说,实话实说,要言不繁,办事不拖泥带水,讲求效率。
这四点对我们领导和教、学、管三方都有可取可用之处。
(四)法治观念强,依法治理城市、依法治理学校,也留下深刻印象。两个特区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环境保卫等方面问题,一般容易在公众集中的地方、旅游景点的地方反映出来。我们利用双休日外出参观景点,社会秩序井然,没有出现群众围观,人流堵塞,互相吵闹等现象。这与当地居民素质有关。据介绍,特区很重视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公办中、小学是免费教育、初中升高中一般在80%以上,高中升大学一般在50%以上,说明市民接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虽然在旅游景点、公园门口出现过法轮功的邪教宣传,因特区是法治社会,允许言论自由。听不听、信不信由市自己决定,据我们观察,听者寥寥,信者更少。反映出特区居民文化科学素质是高的,有识辨能力。
五、后记
我们十一位同志在罗校长为团长的率领主持下,专门开了一次座谈会。大家讲收获、讲感受、讲打算。有以下几点共识。
(一)一致认为,此次学习考察收获多多,扩大了视野、增加了见识、提高了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对澳门理工学院长者书院的领导与同仁,热情接待、精心安排、提供方便,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他们提出今后两校合作的协议,我们非常赞成,商定适当时间举行签约。对香港耆英进修学院的领导与同仁,热情待客,组织有序印象深刻。时间虽短、交流会上收获匪浅,受益良多。对两个特区举办老年教育给我们提供的许多新鲜经验,大家都表示收获颇丰。
(三)座谈中也提出有的问题还需进一步了解。如开设“全脑学习”课程问题,内涵是什么?作用与效果如何?对实行学分制的问题,修毕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评估,也有待进一步了解和研讨。
(四)一致表示回到学校后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结合实际、借鉴人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抓好事业的发展,做好本职工作,为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创新、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