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免费班车诞生以来,这一用来扩大商圈的手段已被各大卖场普遍采用,成为上海大型购物中心最普遍的促销方法。
不过,班车数量的大幅度扩容,越来越长的行车线路,以及相对较差的车容车况,也令大卖场班车饱受争议。特别是2005年以来,大卖场班车前后遭遇了内环禁行、限污令、撤车危机等三次“大劫”。但令人惊讶的是,免费班车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越开越欢。
“内环禁行令”不了了之2005年,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的一份调查引发了“大卖场班车内环禁行”风波。在这份调查的基础上,有关部门酝酿起草了《规范大卖场免费班车的实施方案》,要求内环线内的免费班车一律不准行驶,近内环线的免费班车线路不得进入内环线,此外,所有超市、卖场都不得再新增免费班车。当年的5月1日就是这一“内环禁行令”原定的发布时间。
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该方案仍然没有正式发布,甚至连锁经营协会也表示“内环禁行令”很可能不了了之。记者了解到,除了老百姓对免费班车的“留恋”和各方利益难以协调之外,缺乏法律依据也是该方案“胎死腹中”的重要原因。
自行买车规避撤车风波
公交公司对于大卖场免费班车的态度可谓“又爱又恨”。一方面,公交公司向大卖场出租客车,不但可以减少车辆闲置,而且可以安置富余人员。但另一方面,免费班车线路不断扩容,带走了不少公交客流。2006年5月,巴士集团所属公交曾表示要对40个大卖场提供的190条班线204辆车进行全面清理,明确规定在不能调价的前提下,年内将对百公里收入低于450元的班线予以关闭,公交车将逐步淡出大卖场,直至全部取消。
不过,这一做法很快就被证明“无效”。目前,不但大部分公交公司仍然在向大卖场出租客车,而且还有一些大卖场开始自行购买大巴。
“限污令”刺激班车“升级”
2006年10月1日,“限污令”在上海正式生效。根据这一规定,每天7时至20时,没有张贴环保标志的高污染车辆,将不得进入本市内环(含)以内的所有地面及高架道路。当时的大卖场班车大多数是向公交公司租赁来的,一般是车龄在5年左右的“半淘汰”车辆,外表破旧、车厢内泛着柴油味、车尾冒着黑烟,都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就在很多人认为大卖场免费班车会因为“限污令”而淡出内环线的时候,沪上各大卖场却纷纷通过“升级”免费班车来避免进不了内环的尴尬。易初莲花的班车都升格为8成新,并且申领到了“绿标”,易买得曲阳店班车在“升级”后曾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也都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