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群老者(年龄最小60岁,最大86岁),又是一群欢快,赶时尚的老太。我们参加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健身操班学习,已坚持四年了,学习让我们获得一份好心情,寻求到快乐,增进了健康,找回了自信。
我们五个人退休于同一所学校,不同的工作岗位,退休前,有的是数学教师,有的是语文教师,有的是后勤人员。是一群与舞蹈艺术丝毫不搭界,身上没有半点艺术细胞的“呆板“老人,是老年大学学习让我们注入了艺术素养,激起了娱乐兴趣,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现在,我们能像模像样地摆动胯部,扭动身子,什么十六步,恰恰恰……基本舞步都能熟练到位地跳出来。当然学习的过程也是够呛的。首先得坚持,从不落课,有位老师的女儿从国外回来探亲,假期很短,她征得女儿同意,挤出时间来上课。就是这样的一群倔老太对跳健身操产生极大兴趣,可学起来可真费劲,笨手笨脚的老太学起来比别人辛苦,记不住,忘得快是我们特点,于是我们摆弄起摄像机,录音机,把老师教课的全过程摄下来,录下来,下课后聚在一起,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以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学,学习的过程是大家追求愉悦的过程,是调节心态,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过程。
辛勤的付出,获得了汇报,大家进步是明显的。我们在基本舞步掌握的基础上,排练出英姿飒爽的水手操,变化多端的球操,民族特色的西藏舞,优美的扇子舞,还跳起了大秧歌,练成了排舞,大家满载丰收的喜悦,迫不及待要让别人分享,于是我们利用每月一次返校日,向全校教工展示,让许多退休教工羡慕不已,她们也欲欲而试,跟随我们跳起来,于是在返校日中,出现了集体扭大秧歌,集体跳排舞的大场面,令在场的许多青年教师赞叹不已,最让人惊讶的是,当年的“木根“竞有如此造化,真难以想象。
成绩是显著的,付出是挺大的。为了排练“球操”,能在庆祝区退教协成立二十周年体育竞赛会上展示,老太们全身心地投入排练中,那时正逢暑假,大家顶着烈日,路远迢迢赶来,聚在一起排练,汗水的付出换来表演赛上的一片掌声。最主要的是让大家找回了自信。大家劲头更足了,对节目质量要求更高,为了能更好地表达好心情,愉悦自己,把快乐传递给别人,老太们动足了脑筋,自制服饰,用大塑料袋做底板,五彩粘贴纸做面,一条色彩鲜艳的藏族围裙呈现了,头饰更简便,小孙女的头饰上缠上五彩皱纸,头上一带,像模像样的藏族老太装扮成了。我们对节目内容也有创新,最近我们排练了“讲礼仪”的小品,扮成不同的角色,有的扮售票员,有的扮乘客,有的扮学生……宣传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也算是老年人为社会作贡献吧!
我们用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老年大学学习就是好,让我们更充实,更有素养,更快乐,更自信,为我们能成为可爱的上海老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