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天都是敬老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天是十月五日,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日。 我国是一个崇尚敬老、崇尚孝道的民族,自古就有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谓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祝愿每一位老年人长长久久,健康长寿!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是一种民俗节日,重阳节也是一种传统文化,重阳节更是一种民族思想、民族理念、民族精神! 文化大革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作封建糟粕,被否定、被歪曲、被淡忘,人们的思想、观念被颠倒了,老年人成为被遗忘的弱势群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帷幕。1988年,我国正式确定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敬老日”,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高度重视,各级老龄委、退管会也逐年加大为老服务力度。每年“敬老日”那天,我们各级老龄委、退管会、老年机构、涉老部门都要派出大量人员,开展一系列全方位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许许多多做小辈的也在这一天特别惦念着父母祖辈,带着礼物上门看望老人。新闻媒体也会在“敬老日”前后大量报道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可是,“敬老日”过后,大家又各忙各的,好象一年的“敬老”任务完成了。于是,多多少少老年人一年盼到头,奢望这一天。 全国老龄办看到了广大老年人这一殷切期望和实际问题,把“敬老日”改为“敬老月”,意思很明白:你不要一年就那么一天想到老人们,“敬老日”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老人们在这一个月里能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更多关爱,“敬老月”也会提醒和鞭策子女小辈在这一个月里对老人多加关怀和照料。 从一天到一个月,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敬老日”到“敬老月”,走了22个年头,那么,从“敬老月”到“敬老年”,又要走多久呢?能不能天天、月月、年年都能做到敬老爱老助老呢? 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快速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队伍越来越庞大。老年问题不仅涉及每家每户、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还关系社会和谐、国家安定团结,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一件举足轻重、意义深远的大事。 我们老龄工作者、我们退休职工管理干部、我们老年事业工作人员,应该身先士卒,起个表率作用,热爱老年工作,做好老年工作,为服务好老年人尽到自己的责任;为发展我国老年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每一个做子女小辈的更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关心、照顾好你的父母长辈,尊敬、爱护、帮助每一位老年人! “人生易老天难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老,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你自己! “老吾老及人之老”,愿天天都是敬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