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老年学校成立二十年来,不断发展,办学成果显著,走出了一条切合农村实际、具有乡土特色的办学道路。老年学校多次被评为镇十佳好事,荣获市、区老年教育先进集体。日本、德国友人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锡铭等领导,都先后前来视察。
一、我校办学的主要经验
我镇户籍人口3.54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016人,占总人口的19.8%。我校在实践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2007年,全校共有15个班、1236名老年学员,入学率占老年人口数的17.6%,已成为一所基本满足全镇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老年学校。回顾我校办学历程,我们感到,落实终身教育的老年阶段教育,丰富、完善晚年人生,促进老年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是贯穿老年学校办学的一条思想主线。总结我校办学经验,主要是“四个创新”。
1.创新办学理念。我校初创阶段,尚无农村老年教育经验可供借鉴。我们通过对老年人的思想、生活状况调查,发现老年人群体退休前后的明显差异,普遍感到退休后孤独、无聊,被人遗忘。由此启迪我们创新办学理念,创新实践,努力达到“四个要求”:一是办学切合老年人实际,学习形式新,教学内容新,生动活泼,吸引力强。二是增长知识,寓教于乐,丰富生活,愉悦身心。三是覆盖面广,成为普及老年的大众化教育。四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老年人融入社会,和谐发展。正是这些办学理念,引领我校办学持续兴旺发展。
2.创新办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年制,二结合,三位一体,四个一点,以镇带村,两级办学模式”。“一年制”,即学制一年,每年组班。“二结合”是讲座与活动相结合,全班性活动与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三位一体”,教学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四个一点”是,办学经费由镇、村拨一点,学员交一点,单位募一点,社会捐一点。“以镇带村,两级办学”,老年教育从镇校部班辐射延伸到村和居委会。这一办学模式,对办好农村老年学校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学制短而活,每年组班,有利于新学员入学,老学员继续学习。二是生动活泼,讲座与活动结合,兼顾不同层次对象,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的共同需求。三是教学内容丰富、常办常新,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员有兴趣,听得懂,记得住,适合农村老年人实际。四是办学根植于社会,学习、活动与社会实际结合,促进老年人融入社会,和谐发展。
3.创新办学管理。“以镇带村,统一管理”是我镇发展老年教育的新举措。我们始终坚持镇校部班带村、居委会办班,两级办学,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学制,统一组班,统一制定学习活动计划,统一安排教师,统一管理要求。每年年初,我们在校部班办学的同时,由镇老龄委发动,老年学校指导村、居委会具体办班。老年学校统一安排教师,统一学习活动计划,村、居委会办学干部,落实办学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发展了老年教育。今年除了校部班、232名学员外,村、居委会办有14个班、在册学员1004人。全镇老年教育入学率超过了市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二是村、居委会办班,方便了居住小区和自然村的老年农民参加学习活动。三是“以镇带村和居委会,五个统一”的管理办法,提高了办学质量。四是有利于综合利用办学力量、场所、设备、经费等资源,为办好老年教育发挥了作用。
4.创新师资队伍。我镇老年学校师资具有多元化、综合性、松散型、相对稳定的特点。我们采取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前后共有64个单位的103名离退休干部、在职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医生和教师等,前来我校上课。他们热心老年教育,了解农村,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应老年学员要求。有的兼职教师相对稳定。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张象贤、原金山县党校副校长顾正石,他们已为我校连续上课17年,顾正石老师去年还坚持到村办班讲课。兼课教师来自各个领域,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新,学员爱听。大家说,老年学校讲座,近到百姓生活,远到世界大事,听了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二、我校办学主要收获
老年人参加老年学校并非要文凭,通过讲座活动寓教于乐,学为结合,学员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中愉悦身心,激发热情,融入社会,和谐发展,晚年幸福。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不少老年人退休后心情孤独,生活寂寞,产生了“断线风筝,离群之雁”的病态心理,认为退休就是“等死”。老年学校举办各类讲座,开展多种活动,寓教于乐,使学员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感到了晚年生活的充实和愉悦,体验到“夕阳无限好,越活越年轻。”学员杨虎龙解放初担任山阳小乡乡长,10多年学习,体会很深。他说,听形势发展讲座,搞参观活动,看到了山阳、金山变化大,国家建设发展快。听一听,看一看,眼界宽了,眼光远了,认识提高,深深感到党的领导好,改革发展好,心情舒畅了,精神越来越好。老年学校紧紧团结学员,感情深厚。粮管所退休职工俞振荣家住漕泾,参加老年学校10多年,天天风雨无阻,骑自行车往返一个半小时,来校听课、活动、看报、聊天。直到今年他81岁,才依依不舍离开老年学校。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关心学员,送上温暖。如为老年学员送蛋糕、集体过生日,慰问生病或家有不幸的学员。学员互相关心,增进了感情。九十岁的学员顾文亮生日,民乐组组长杨保余和组员到他家里演出祝寿。从山阳农行退休的学员老杨,迁居石化后还长期坚持参加学习、活动,把老年学校视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位退休老教师,当其病重被女儿接去江苏高邮时说:“我离不开老年班”。病逝前还托女儿写信表达对老年学校的留恋之情。二十年前首批入学的34名学员,除了已经去世、年老体弱、迁居异地外,还有15名学员坚持参加老年学校学习,对老年学校充满了感情。
二是增长知识,完善人生。老年教育丰富、完善了晚年人生生活阶段。老年学校共举办各种讲座392场,有国际国内形势,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发展,反腐倡廉,法律常识,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家政家庭,养身保健,实用技术等等,思想性与知识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兼具,老年学员把这些内容丰富的讲座,比喻为一桌味道适口、营养丰富的“精神和菜”,陶冶情操,受到教育。晚年人生既富情趣,又有志趣,精神充实,生活实在。80多岁的船工郦学芳文化不高,自从听了时事形势讲座以后,几乎天天收看“海峡两岸”、国内外新闻等电视节目,天天到居委会老年活动室“讲新闻”,老年人听他讲,大家谈,都觉得这样过日子很有意思。学员谢方娱当了几十年小学校长、支部书记,曾经认为退休后人生价值不大,想不到在老年学校听到了市、区、局、镇这么多领导报告,以及专家学者讲课,比他一生学到的知识、受到的教育还多,感到晚年思想境界提高,人生价值大了。参加老年学校是老年人政治待遇提高做了二十年老班长的王补云说,老年人学习图啥?就为了头脑永远清楚,身体、精神不倒,晚年越过越好。
三是丰富生活,身心健康。老年学校组织开展全班性活动300多次,既有专题性的学习大家谈、知识竞赛、纪念抗战胜利、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等等;又有娱乐性的谜语竞猜、摸奖活动、同乐联欢,一日游、健康检查等。全校还建立了民乐、文艺、书画、花卉、体锻、门球、骑游等兴趣活动小组。体锻组学员,天天坚持晨练。花卉组学员互相观摩切磋,举办花卉展览。民乐组与学校师生到外乡镇联欢演出。老年学员在活动中获得愉快,情趣高尚。年已77岁的丁天元,醉心书画、花卉活动,远离了“麻将”桌。胡嘉元老人爱好谜语,搜集整理、制作了数千张谜语卡片,装了整整一箱。学员范延林养花60多个品种、300多盆,人称“花博士”,还经常帮助指导别人养花。健康长寿是老年人的共同愿望。疾病防治、体育锻炼、养身保健知识,学员爱听,学了有用。88岁的黄宗石天天锻炼,练习书画,红光满面,获得了市、区“健康老人”的称号。冯敖春每天上午写字作画,莳弄花草,天天心情好,身体好。学员吴志秋说,我今年76岁,但仍保持60岁的体魄,50岁的精力,40岁的心态。老年学校使我焕发了青春。
四是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老有所为,是我校老年学员的显著表现。他们尽自己所能,热情地为社会服务。首先,为居民生活服务。退休干部陈友法长期免费为100多位居民修理收音机、电饭锅等家用小电器200多件。2006年,他获得了区“感动金山人物”提名奖。学员郦学芳,自学液化器灶具修理技术后,随叫随到,义务为居民维修液化器灶具。其次,为居民健康服务。退休医生吴寅初每天“坐堂”居委会活动室,义务测量血压,保健咨询,指导防病用药。学员钱金荣数年如一日,帮助病人就医,至今,住院的病人共有4904人,受到了病人赞扬和医护人员的好评。再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钱金荣、张兆基、范延林受聘参加镇市民巡访队,为我镇文明创建出力。老年演唱组十多位学员,排练文艺节目,每年深入到全镇居民小区和村老年活动室巡回宣传演出。此外,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盛继川、周颖英女妇,热心“阳光之家”志愿者工作,组织智障人士从事简单手工劳动。老年学员积极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引人瞩目。
三、我校办学的主要体会
我镇老年学校办学生机勃发,推进了老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第一,领导重视是办好老年学校的关键。当吴家华老师提出试办老年班时,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热情支持。从那时开始,镇主要领导每年都来参加老年学校开学典礼,主讲新学年第一课。在镇领导的关心重视下,老年学校拥有了独立、完整的校舍。政府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建造活动室,扩建老年茶室,修建门球场,添置乐器等等,将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镇社事办、老龄委领导经常了解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困难。村、居委领导积极开展老年教育,配合办学干部,创造教育条件,提供办班经费,努力办好老年班。镇和村、居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效地推进了我镇老年教育持续不断发展。
第二、社会关心是办好老年学校的基础。我镇老年教育始终得到社会各方面热情关心和有力支持。全镇有30多个企业先后捐资,改善了老年学校硬件设施,支持老年学员兴趣小组开展活动。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师资力量必须从社会进行多元组合。从市教委到区老龄委,从区人大、政协到有关部、局、镇,从法院到医院,从上海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市农村教育研究会到党校、中小学,离退休干部、在职领导,专家、教授,医生、教师,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按时来我校讲课。他们是我校教学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办好老年学校极其重要的基础保障。
第三、依靠学员是办好老年学校的保证。老年学员中人才很多。我们从建校开始,就注重依靠老年学员,尤其是老年学员中热心老年教育的人才,建立了有王补云、陈宗耀、谢方娱等十七名老年学员参加的班委会领导班子。这批老年学员,工作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烈,又各有专长,是我镇老年教育的积极分子。他们紧密联系老年学员,听取意见,摸准情况,制订办班计划;组织开展活动有创意、有办法,切合学员实际,能够吸引学员积极参加;他们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对老年学校各项工作都能插得上手,办得好事。更加可贵的是,他们对办好老年学校抱有高度的热情,互相团结,互相配合,共事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老年教育积极分子的勤奋工作,热情奉献,促进了我镇老年学校越办越好。
第四、落实“三老”是办好老年学校的标尺。老年学校办得好不好,就看老年学员是不是满意。落实了“三老”,学校就能办好。“三老”即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校寓教于乐,学为结合,学员满意,促进了老年阶段的教育和晚年人生和谐发展。广大老年学员在学习和活动中增长知识,愉悦身心,有所作为,充实了生活。因此,老年学员觉得现在已离不开老年学校,这已成为老年学校长盛不衰内在动力。
我们相信,有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关各级领导的关爱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镇老年学校一定会越办越好,老年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上海 山阳镇老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