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黄梅雨季从6月18日开始,被称为“暴力梅”,不仅雨量大,持续时间还特别长。梅雨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湿滑之险”——跌倒。潮湿的地面让跌倒的风险大大增加,特别是对于老年群体来说,跌倒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跌倒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一、跌倒的危害
跌倒是指一种突然意外的倒地现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老年群体更为多见。从活动量、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及认识能力等几方面而言,女性较男性更易跌倒。跌倒不仅可能导致身体损伤,如骨折等,还可能引发心理创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跌倒的危害,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二、如何预防跌倒?
跌倒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细分为内在与外在共八大因素:
了解危险因素后,如何预防跌倒就变得清晰明了:
1.合理膳食,加强锻炼
以往认为:“人老了,牙口不好。消化能力差了,更加吃不动了。”于是倾向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清粥小菜。清粥小菜固然适口,但无法满足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更无法满足日常体能消耗。着重呼吁老年群体务必保证每日肉、蛋、奶的摄入量。选择焖、炖、煮等易咀嚼、易消化的烹饪方式,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此外,坚持规律运动,特别是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躯体灵活性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提升抵抗力。
2.定期体检,定期复查
定期体检有助于了解身体状态及各项数据指标,定期复查对延缓慢性病病程有积极意义。关注服用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如头晕、乏力、体位性低血压等,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
3.合适衣物,适当辅助
尽量选择便捷省事、面料有弹力、长度合适的松紧腰裤子;尽量不选择系带鞋,避免鞋带松开时被绊倒;尽量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橡胶底鞋。不排斥辅助工具,如拐杖、步行器或轮椅等,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可以提升行走的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
4.积极社交,调整心态
顺应社会发展,学习新兴事物,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与家人、朋友、居委社区等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以便在需要时能得到及时帮助。同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更好的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项挑战。
三、跌倒后的应急处理
1. 保持冷静:跌倒后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原地大声呼救,或发出敲击声响,引起他人注意,必要时立即拨打120。
2. 观察自己是否有外伤、出血或明显的骨折情况。如若疑似骨折,等待救援,千万不要随意搀扶或搬动,避免二次伤害。
3. 及时就医:如果跌倒后没有明显的外伤与不适,也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没有潜在的伤害。
梅雨季节是跌倒的高发期。我们应该重视跌倒的危害,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跌倒风险。同时,了解跌倒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也非常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让我们共同关注跌倒问题,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