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颂团的第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课堂上老师叫了几个同学进行了朗诵,大家朗诵的都非常好,但是,听下来,我认为还是魏巍同学朗诵的最能打动人。在读之前,她就说她想家了,听她这样说,其实我也想我妈了(母亲已过世),她动了真情,读出了感情,读得好!老师对每个人的朗诵都做了逐字逐句的、精准到位的点评。 老师说要读好《乡愁》,得要有这个情绪,这个节奏,这个韵味,而且每段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张力怎样去表现,如何去体现它,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诗词中,必须要有三步曲,从最开始的肯定到否定,然后再肯定。吴老师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基本每次课上都会提到:“就说我们最开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当你学到半桶水的时候,晃来晃去,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当你最后学的炉火纯青的时候,什么都懂了,这个时候,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诗是一个生命的闪光点,是一个思想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把诗和自己的思想情绪结合在一起,那这个境界是:第一,听到一些故事,第二,要听到一些人生的过往,第三,要听到一些经历的沉淀和沉淀的的反思。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你看不出来,他是在表演。 很巧的是,我在一期《文荟茶话》的节目中看到吴笑老师与华师大的教授王群老师的对话,他们讲的品茶与朗诵的关系,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王老师说朗诵第一步要选择正确的作品,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朗诵,有的比较深奥,有的听辩起来比较困难,不太有感情或者是其他情况,即便是选择了合适的朗诵作品,也不一定适合你。 如果说我们的朗诵,声不和、音不准,调不配,理解不对、不清,感受不到、不深,想象不着、不离,路子不正,边界不分,节目的样式就变了,这样就会影响到朗诵的作品,歪曲了朗诵的作品,那么让朗诵成为了无本之木。 朗诵艺术就是把朗诵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个感情就是我们朗诵艺术的魂,就是朗诵艺术的血脉,如果没有基调,没有真情,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朗诵作品。课堂结束前,吴笑老师一直在称赞:“这首诗写得好!写得真好!大家读得也好”所以说好的诗歌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尤其是能够用真情打动人心!
菊颂团
彭金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