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上午,淮海街道社区(老年)学校举行了提高社区中老年人再适应能力案例研讨会。
中老年人是有效的人才资源,他们本身就是一座知识和智慧的宝库。中老年人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新思想,接受新事物,开拓新视野,增加新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是“老有所为”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实践形式。教与学是学校首要的工作。在教学中,要从中老年人的实际出发,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自娱自乐与对外交流相结合、传统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自治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讲求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使学员“听得懂、学得会、有兴趣”,中老年朋友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社区学校的凝聚力。
在淮海街道社区(老年)学校里,学员通过学习,陶冶了自己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情操,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充实;身心健康是晚年生活的前提,要积极宣传并实践“快乐教育”,“服务教育”的理念,共同建设“求真的知识校园、向善的人文校园、爱美的和谐校园”,帮助学员走出孤独、寂寞、病痛的阴影,朝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迈进。
中老年朋友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了解世界,融入社会,就会忘记自己的年龄,从而保持乐观的情趣,美好的心情,还能够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
通过本次研讨会,社区(老年)学校教师感觉获益非浅,一方面开阔了工作方面的视野,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取得了新的收获,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此项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