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石图,记录亿年波涛声、雕磨如梦如幻画
——记新开设的高桥石图艺术馆
古老长江,全长6397公里,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中,是世界上最长的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河流。形成了内涵深渊的长江文化,长江的石图更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惊喜!
浦东高桥镇是长江下游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以长江文化为依托,被誉为长江第一镇。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中,三峡石图艺术馆就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诠释着古老的长江文化。
三峡石图艺术馆的发起人是郭学顺,原驻高桥某部队政委。在三峡石图艺术馆里,我们已经看不出老郭曾经的军人身份了,因为在这堆石头中的他是一位童心未泯的长者。在这里没有严明的纪律,没有威武的口号,没有整齐划一的队列,只有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辈,精神矍铄的他,向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讲述这些奇石背后的故事。
“‘石图’这个名词不是我发明的,在《新华字典》你可以找到,其它地方没有。发起开设石图馆的意义,一是长江的宏观美早已被世人传颂,而通过石图可以让大家看到她的‘微观美’;二是希望这里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告诉他们只要有恒心就会成功,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黄河、长江上游都是花岗岩,但黄河的岩石粗矿巨大、长江经过水流反复冲刷,形成各色细腻的石图,其它地方很难找到。自1995年开始,郭学顺开始了收藏奇石的生活,虽然每次的旅程相隔时间都比较久,但正是如此,才能让他将每次收集来的石头进行仔细的筛选,观察,把玩。经过日积月累的收集,此前曾经在宝山展出,没有引起关注。经过高桥各方努力、支持,三峡石图博物馆最终在我工作、生活的高桥这座文化古镇落地生根。
艺术馆内展出的近千块奇石,每一块上的图案或生动,或灵巧,或写意,再加上老郭精心编排的诗句和分类摆放的设计,使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石头有了精灵的生命与含义。收藏石头对于郭学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他已经将石头视作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为了收集石头,郭学顺跑过很多地方,然而最后的结果,则是让他对于长江文化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的了解。三峡工程落成后,石图采集地——大宁河(小三峡)上游已埋没在库底,郭学顺失去了他的桃花源,作为观赏者,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发现另一片新天地,这不仅是一位老人生活的乐趣,也是我们拥抱大自然的一条捷径。
每颗奇石背后都有故事,石头内的图细腻的文化底蕴,都与人类发展的历史相吻合的。经过精心编排、记录、排序,对其中散发出的生命力予以关注。为其中配以诗词,起注释作用,效果较好。为石图起名,要把大自然巧夺天工表达准确,是非常有乐趣的事业。如《高祖拜祖》就反复命名了好多次,原来看看像‘米芾’,经过反复考量,从多个名字中选取最确切、最有诗意的一个,这也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