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并且对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人群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遭遇骨折。在刚刚过去的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管体重 强骨骼”,旨在呼吁各界共同关注体重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左边为正常的腰椎,右图为骨质疏松的腰椎)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量降低与丢失,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初期无明显症状,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二、为什么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
首先,老年人由于激素分泌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最终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三、骨质疏松的表现有哪些?
很多人会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自觉的后背疼痛,更有甚者会发现自己身高变矮、驼背,这些都是低骨量甚至骨质疏松症的表现。“老来缩”、“老来驼”或是“老来骨折”或许无法避免,但绝不是正常现象,而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一定要加以重视。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典型、最常见的结果。天雨路滑或者上下楼梯时,老年人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摔倒并造成骨折。老年人容易骨折的主要原因就是骨质疏松,也叫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如果想减少骨折的发生风险,打造一副“强硬的骨骼”非常重要。
四、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定期检测骨密度
对于50岁以上人群、长期缺乏锻炼人群、有跌倒史的中老年人都应该定期检测骨密度。通过骨密度了解自己的骨质情况,预防优于治疗,早干预,可有效减少骨折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牢记“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饮食方面要注意摄入足量蛋白质、各色蔬菜、粗粮杂粮、豆制品和奶制品;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注意循序渐进,提高机体耐受力。
3.摄入充足钙剂及维D
充足的钙剂有助于缓解骨丢失并维护骨骼健康,推荐50岁以上人群每日摄入量为1000-1200mg。除牛奶和钙片外,芝麻酱、虾皮、豆制品和奶酪等都是钙含量较高的食物。
此外,每日将皮肤在阳光下照射20-30分钟可维持足量的维生素D来源水平。秋冬日照少,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以帮助钙的吸收,建议每日摄取量为800-1000IU。
健康的骨骼是幸福生活的基石。预防骨质疏松,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定期检测、注意防护,为我们的晚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让我们一同重视骨骼健康,为健康“骨”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