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上海老年大学计算机系开设了一门新课程:《视觉艺术》。该课程以动漫艺术创作为目标,整合艺术创作、摄影艺术、计算机图象处理、影视制作等课程知识,以适应老年学员追求新知识不断发展的需求,在老年教育课程开发上进行了一次探索,并由此得到许多有益的思考。
开设“视觉艺术”课程教学的目标为:通过视觉艺术初级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动画原理和影视创作手法,能够利用数码照相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小电影;通过视觉艺术提高班学习,将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使用和艺术创作整合在一起,完成课题创作。让学员在艺术创作中,学习和巩固计算机知识,获得艺术创作美的感受,体现自身的价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就是让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给科学激发无限的活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结晶,是支持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应用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新发展的速度很快,“新”和“快”成为阻碍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的一个重要门槛。上海老年大学在计算机系开设视觉艺术课程,进行动画影视制作课程教学,就是以艺术创作为主线,融合摄影艺术和计算机软件制作各项课程的知识,实现学科的渗透,让老年人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学习上插上艺术设计的翅膀,让老年学员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自主地学习、融会贯通地运用,提高学习的乐趣和成效。
视觉艺术课教学始终贯穿“三动”原则,即: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先导,通过教授艺术创作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对学员进行启发式教育。
第一学期,教学进入艺术创作的学习与实践阶段。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艺术创作理念,引导学员培养科学的调查研究能力。教学中,采用18学时向学员教授艺术概论,讲授了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的形态、影视艺术知识,教会学员学会观察和分析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会对假设问题进行整合,提出创意和想象,并将自己的想象和认识用文学语言、视觉传递等艺术表达和科学创新制作模型等形式手段和外部世界交流。将自己的认知和发现创意性地物化、美化,以实现科学和艺术完美的统一。
老年学员进行艺术创作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老年学员通过集体讨论,不断地交流观点和丰富思想,在创作实践中逐渐把握艺术创作技巧。学员创作动画《爷爷奶奶出游记》,则以“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箭头”的科学概念,通过爷爷奶奶游上海的动画形式,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住房、教育、城市建设、艺术发展的成绩以及2010年世博会的展望。
动画在《时间简史》科普概念的框架中创作,视觉艺术教学活动在创作实践中开展。教师参与了创作与制作的整个过程,帮助学员提供思路、解答问题、修改作品,提高艺术品位,起到积极主导作用。学员从创意构思到收集资料,到确定表现方式,到实际操作,再到形成初稿、修改,完成作品,都由学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做到了学有目的,学有乐趣,学有成效,掌握了许多艺术创作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知识及技术。一群从来未接触过用电脑技术制作动画的老年学员,完成了一批电脑动画的创作。《翔--2008》、《爷爷奶奶出游记》、《巴比梦游记》、《和谐曲》四幅动画作品,参加了“2008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
(吕伦渝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