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树民
惊闻原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沈诒同志,不久前不幸因病与世长辞。我不禁深为悲痛,许多往事又翻腾在我的脑海中。
1986年,我虽年仅56岁,但因部队服役年龄的规定,从师职工作岗位上奉命离休。一下卸职赋闲家居,真有些茫然失措、彷徨苦闷之感,正在此时,欣闻上海市成立了老干部大学,我想何不利用离休之机,好好读点书,丰富自己的学识呢!于是,于同年8月即去岳阳路145号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办公室报名入学。同年9月,我怀揣着兴奋之情参加了学校第一次开学典礼,原上海市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由于这是一所刚刚筹办起来的新型学府,不仅缺少办学经验,而且也无正式编制,办学人员少、经费及教学设备等等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原市委书记钟民即第一任校长除了提出探求健康之道、增长新鲜知识等六项办学宗旨及开拓、探索、创新等办学方针,特别强调要发扬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当时担任常务副校长的沈诒同志鉴于办学人手少,见我尚处于壮年之时,又曾在部队做过领导管理和院校教学工作,便积极动员我参加办学工作。经过考虑,我决定服从需要,暂时放弃求学的机会,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并被钟民校长聘任为教务长。当时我深感沈诒同志虽已年过花甲,但身体硬朗,精力充沛,且具备不畏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实属不易。面对学校初创时期不断涌现的困难,我们常常需要四处奔波,八方求援,例如当时学校没有打字机,打印文件、发教学计划变得极其困难,后经与同济大学的沟通协调,征得支持调拨一台复印机;又如为建立师资队伍问题,沈诒同志曾多次陪同钟民校长奔赴上海有关大专院校,争取协助安排教学工作;又如为创办校报,沈诒同志又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及文汇报请求帮助解决校报印制问题等等。
大批老干部纷纷退出工作岗位,老有所学问题迫切需要得以解决,于是我们抓紧筹办市直机关、各区、县、各工业系统以及驻沪三军的老干部大学分校的工作,从点到面,从无到有,先后创办了10余所分校,从而逐步地满足了广大离休老同志求学的要求。而在大学本部,我积极协助沈诒同志建立各种必要的教学制度和会议制度,努力调动参加办学人员的积极性,提倡无私奉献、热心为老同志服务的优良作风,研究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安排,特别是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整个教学秩序终于走向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受到了老同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为更好地宣扬老干部大学的办学成果、反映老年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及展现老干部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在沈诒同志的策划下,在顾锡龄、关键、金家伦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于1988年10月专门拍摄了一部电视专题片《路,在这里延伸》,并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赞誉。
此外,沈诒同志还十分重视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我们在校内成立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并汇编出版了《探索与研究》论文集。同时,他又积极参与筹办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和创办成立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东方艺术院,为一大批学有成就的老同志提供了展示艺术成就的新的平台,先后汇编出版了《艺苑集胜》书画丛书,并向有关慈善机构捐赠书画作品,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影响。
沈诒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帮助过许多革命老前辈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望,使他们真正走上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为老年教育事业付出的点点滴滴,不仅被给予了高度的赞誉,也将被世人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