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率先进入老年人口的高龄化,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计387.6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7.1%,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600多万,全市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这是上海老龄工作将迎来的新形势,也是上海老年大学所面临的新挑战。
“在学习中养老”,已成为老年教育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理念、全新模式。市委、市政府对老年大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上海老年大学继续遵循老年教育规律,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发挥市级老年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下沉工作重心,辐射区县,努力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就近便捷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在2014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上海老年大学教育联盟第七次校长联席会议上,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提出要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展望未来,学校正构思着新的远景规划,谋划着新的发展构架:
——要继续强化办学特色。充分研究各自特色,逐步形成市老年大学、高校分校、区属分校间合作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做强、做大、做好联盟。
——重点推进高校老年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探索和拓展“随堂听课”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分校适当扩大向社会开放,有条件学校逐步扩大开放度。各高校要积极协调安排师资、研究生到级(市领导在学校考察调研) 老年学校志愿授课。
——成立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整合社会和高校资源,组建成立上海老年教育的专业研究队伍,形成有质量的老年教育研究成果。
——探索把学校办班学习成果转化成专业团队学习模式。让老年学员“老有所学—学得所乐—乐在所为”,使之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新增量。
——要建设有操作性的共享合作机制。围绕品牌课程、优秀教师、特色经验、规范管理、优化资源、展示交流、研究课题等,形成互惠共赢的合作共同体。
——开展老年教育国际化研究和交流。要联手高校与社会旅游资源,开展国内国际的“老者游学”的办学探索。
——深化拓展学校发展新思路与新途径。在上海市老年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制订完善的基础上,为上海老年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