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奔小康的重大战略决策。“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终身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路。
由此可见,,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实施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因此,构建学习型社会对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老年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搭建的最佳平台。
早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就引进发达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提出在我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此,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热潮在祖国大地蓬勃兴起,成为教育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成就之一。回顾这10年,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的10年;是广大社会成员通过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各种途径不断学习,精神面貌和文化科学素质发生深刻变化的10年。这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在推进世界上最复杂的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因素。10年来,共有近2000万人接受了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其中老年人占了一定的比例。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的继续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由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并不失时机地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全国涌现出了大批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先进典型,促进了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效果。延续了几千年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思想被赋予时代内涵,正在薪火相传。事实表明,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伐,走在许多国家的前列。因此,笔者认为老年教育当务之急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终身学习、人人学习的理念。而社区老年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搭建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老有所学”的最佳平台。
二、老年教育充分体现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教育事业不仅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还包括学校教育后继续教育在内的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包括了老年教育这一大块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不仅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广大社会成员(老年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迫切愿望,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志。实践表明,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社区意识和参与兴趣,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使老年人更新了知识,学习了技能,陶冶了情操。深刻地感受到:老年教育直接满足自己“老有所学”的需求,提高“老有所为”的能力,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实现“老有所乐”的目标。同时,通过医学保健知识的学习,有益于“老有所医”自身保健要求。在社区教育平台上,老年人充分展示各种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老有所教”服务社会的潜能,也有效地缓解了老龄化给社会产生的负面问题。因此,凝聚银发人才资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老年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让老年人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成果,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有1.77亿老龄者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他们对学习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的要求十分多样化。为此,推进老年教育既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又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在提高认识基础上必须切实加强老年教育的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和加强老年教育激励机制,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优质教育资源库,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加快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老年人群提供各种不受时空限制、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支持服务,以高起点、跨越式的方式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要进一步扩大基层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向广大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经常性教育服务。在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方面,社区老年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老年人体验美好、崇高、健康、成功、快乐,培养和引领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是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升老年人个体素质,突出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要把老年教育与人的个人尊严、健康和终极价值紧密结合,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情感;三是要体现社会、家庭、群体的人文关怀和人文融合,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内居民和各类社会成员进行有利于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养、增强健康体魄以及拓展就业能力学习的重要平台。当前,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创造人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适合自身学习发展的机会。这既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也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壮举。
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架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社区老年教育则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平台。发达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着力于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依托社区建立自我管理模式的社区老年教育,这些国家社区老年教育的稳步发展不仅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还为在国家层面构建学习型社会打下了扎实基础。
四、老年教育是实现学习型、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的必然趋势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要塑造与时俱进的“新老年人”,每个老年人,都面临着退休后怎样生活的问题。换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老年人都需要解决如何继续生存、怎样发展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60岁-75岁这一年龄层的群体,从生理和心理上看都不能算作传统概念的“老年人”。有关方面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男女人口的生命体征、健康指标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很大程度上他们并不衰老不堪。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背景与个人经历的局限,使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愿望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距离。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六七十岁老年人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他们不愿坐在家中清闲地安享晚年,而是坚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积极活跃在社会舞台上,为和谐社会的发展继续做贡献。但是,有关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不大,还有70%左右的老年人因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较低,加上传统的价值观等原因,游离在老年教育、老年学校之外,他们还有诸多方面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和社会进步,仍然是“传统老人”。这就是在现代社会视野下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塑造与时俱进的“新老年人”,逐步实现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如何塑造“新老年人”,实现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的目标?笔者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着力于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最佳途径。老年群体在参与社会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矛盾,说到底是老年自身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适应。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使每个人了解自己及其环境,并在职业界和居住区发挥作用”,而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参与老年教育、老年学校的学习活动。这正如世界成人教育会议《汉堡宣言》指出的:终身学习是成年人应对知识社会的最重要的策略和手段,“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只有终身学习,方能享受知识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教育等丰富的生活乐趣,胜任各种生活情趣的变化和不同职业生活阶段的不同要求。”这里的“终身学习”,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接受老年教育。
综上所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探索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非一蹴而就,而老年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必将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