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未富先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催生了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趋势。随着各国对老年教育的不断探索,高校老年大学作为实施老年教育的重要机构得以发展起来。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后的专业教育,其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专门人才。在精英教育阶段,服务社会往往意味着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人力资源理论”与精英教育为主时,高校开展老年教育的空间十分有限。但在人口老龄化和终身教育背景下,尤其在信息时代,高等教育不能再停留于精英教肓阶段,不能仅为年轻人提供教育资源。随着“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等理论的兴起,一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开展老年教育。
发达国家的许多高校早已实施老年教育,但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担当起老年教育的重任;即使少数高校举办了老年大学,也没有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及所在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而从我国老年大学的供求现状来看,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正在迅速增加,各省市老年大学供不应求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以至于出现半夜排队报名、抓阄摇号等一座难求的现象。巨大的供需缺口呼唤高校利用自身资源来补足短板,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服务,实施好老年教育。
二、普通高校办老年大学的现状分析
我们课题组成员调研了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等地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状况,总结出依托普通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几个特点与问题。
1.高校老年大学以一个较为完整的机构存在于大学中,但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通过调研发现, 从人员匹配、课程安排、学员规模而言,目前高校老年大学作为开设在高校里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机构或部门,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但缺乏相应的保障。体制不顺、隶属关系不明、缺乏保障机制等因素成为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困境和瓶颈。老年教育明确由教育部统一领导,这为老年教育的持续有序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上海九所高校老年大学来看,其都名为上海市老年大学分校,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校老年大学在经费、师资、校舍等各方面独立运营和使用,在校内缺乏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多数未能列入学校的办学机构系列,被边缘化。即使是办学规模较大的高校老年大学,也未被列入该高校的发展规划之中,还是停留在“鼓励”、“支持”阶段,而怎么支持、如何支持等具体的相关措施,还未在政策法规中得到明确和体现,没有制订相应的方针、政策、条例来明确高校办老年大学的责任和义务,这直接影响了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内驱力。
2.高校领导对于高校举办老年大学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有顾虑。高校领导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高校老年教育的发展。目前一些高校领导对于举办老年大学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资源流失论”。学校教育资源是用于全日制教育教学的,用来办老年大学是“资源流失和浪费”。②“与己无关论”。普通高校没有承担老年教育的义务,上级主管部门并无明确要求,办与不办又怎么样?③“危险论”。老年人到大学读书,若出了事故怎么办?不要“吃力不讨好”。④“影响声誉论”。社会上各种各样冠之以“老年大学”的牌子很多、很滥,普通高校办老年大学,准入门槛应该高一些,不应混同一般老年大学,否则要影响大学的声誉。正是因为有以上的想法和顾虑,导致许多高校缺乏兴办和办好老年大学的积极性,从而经常陷入“无名无分”、“两不靠”、被高校边缘化的尴尬境地。高校有场地优势、师资优势、管理优势、学科优势等,本该辐射到高校老年大学。
3.高校老年大学主要依托高校资源得以办学,但缺乏一定的发展经费。目前大多数高校老年大学利用学校资源办学,高校一般不收场地费、教室费、水电费,这对高校老年大学的办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上海各高校的经费支持来看,学校一般也不给予他们其他经费支持,导致日常经费如管理费、设备购置费、授课费等全部要靠学费开支。上海9所高校老年大学中,办学经费最多的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负责人表示,依靠学费收入还是能够勉强维持学校正常运作的,但是要提高质量、扩展规模,仍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发展经费的缺乏,一方面源于没有政府拨款,高校补贴靠“讨”靠“要”,另一方面老年大学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学费标准不高,而仅靠低学费收入难以满足老年大学的发展。
4.高校老年大学课程丰富,但部分课程影响了大学的正常教学活动。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高校老年教育也不例外。根据研究专家的论断,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有三个: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文化涵养、生活保健、休闲技艺、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五大类,即通过文化涵养类、生活保健类等课程来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认知发展与情感需要;通过休闲技艺类、信息技术类等课程来满足老年人社会生活的需求。针对为老年人开设的各个课程,可以拓宽学科的增长点,促进各个学科的发展。目前高校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还是较为合理的,但部分课程与大学正常教学活动有所冲突。据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反映,有时候上课期间经常能听到歌声或者乐器声,这让他们容易分神,难以专注课堂教学内容。据悉,南京某高校老年大学还曾因此类事件,发生老年学员与大学师生的冲突事件。
5.高校老年大学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缺乏年轻、专职的教师队伍。高校老年大学相对于其他老年教育机构而言,具有层次高的特点,因此,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上海高校老年大学的教师主要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群体,他们基本处于专业发展成熟期,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经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高校老年大学教师待遇低,又不计算工作量,而缺乏一批年轻、固定、专职的教师队伍,所以现有教师全是凭借着为社会作贡献,为老人服务的热情不断支撑自己。因此,要办好高校老年大学,就要有一流的、固定的教师队伍,这个问题一日不解决,老年大学就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