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网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
今天是2025年11月13日,上海:
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详细
专家解读牛郎织女传说细节历史 民间多版本流传
2007年08月20日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 15:01 新华网 浏览次数:19
 新华网济南8月19日电 (记者 王海鹰) 8月19日,农历七月初七,原本与其他日子没什么两样,但因为有了牛郎织女故事,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日子。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中这段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被专家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成形时间,有人认为是西周,有人认为是西汉,还有人认为是东汉晚期。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不能说《诗经》时期一定没有这个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不会晚于东汉。”

  据了解,古人先有了对星宿的命名,然后才有神话,继而演变成传说。据天文学者的推算,农历七月也就是夏秋之交,织女星升到了一年当中的最高点,在夜空中璀璨夺目,而此时天气开始转凉,妇女们忙着纺线织布,准备寒衣。在寂静的夜晚,妇女在织布机旁劳作,举头望见的那颗亮星因此被命名为织女星。

  专家认为,牵牛星的命名缘于牺牲。八月正是动物膘肥体壮的时候,古人开始选择祭祀用的牲畜,而此时,一度高悬天顶的织女星向西倾斜,牵牛星后来居上,升上了最高点,因此得“牵牛”之名。

  夏秋之交,织女星与牵牛星先后双双升上中天,分列银河两岸,遥遥相望,牵牛织女的星神爱情故事由此产生。在汉代,经过人们不断创造,这一星象神话故事逐渐演化成“人仙恋”的传说。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说,牛郎织女传说在流传中形成了多种版本,但是有几个关键性情节是基本一致的,即织女下凡洗澡、人间的牛郎取走织女的衣服、牛郎织女成婚、织女被抓回天庭、牛郎担着一双儿女追上去、王母划天河、七夕搭桥、葡萄树下听私语。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万鹏认为,经常被混淆的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故事比牛郎织女“天河配”传说成形要晚,两个故事产生的社会心理不同:“天仙配”故事宣扬的是孝道,是汉代“孝治天下”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而“天河配”故事的主题是家庭、婚姻,寄托了人们对和美家庭的期待。

  一般认为,每年七月初七,喜鹊飞上天,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有专家提出,实际上,在早期的传说中,是乌鸦为他们搭的桥。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宣炳善认为,牛郎织女传说本来起源于北方,逐渐向南方传播。在南传过程中,搭桥的乌鸦变成了喜鹊。

  据介绍,在宋代以前的北方,乌鸦有三重神圣身份:自然神话中太阳神的象征;政治神话中天下一统的象征;是伦理神话中孝道的象征。

  宋代的北方人一直认为乌鸦是孝鸟,是义鸟,所以在北方人看来,搭桥的不是喜鹊,而是乌鸦;而南方人喜欢喜鹊,当南北文化融合的时候,乌鸦就和喜鹊混在一起搭桥了,统称为“乌鹊桥”。

  唐宋以来,北方趋于衰落,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南移。南方人视乌鸦为丧鸟的观念逐渐传到了北方,乌鸦退出为牛郎织女搭桥的行列,七夕搭桥遂成为喜鹊的专属。

热点推送 更多>>

剪纸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被广泛传承。


近日,学校陆续传来佳音,《工笔画介绍》《透过堂号看家风》《中国古桥介绍》《木贴画作品教学》等四门课程被上海电视台“金色学堂”频道录用,先后在16频道播出。《寻味仓城——品米糕 寻漕运》《松江布与二十四节气》两门课程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加强社区学校之间交流互动,4月3日周四上午9:00,在斜土社区学校4楼教室,斜土社区学校、龙华社区学校组织全体专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习活动。


每周四清洁家园。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及预防意识。8月15日,田林十一村居民区邀请街道禁毒办的杨警官在田林十一村活动室开展禁毒知识宣传会,社区青少年二十几人参与。

时间飞逝,为期四周的漫步天平悦行走活动就告一段落了,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大伏天,夏日炎炎,桃源村睦邻点气氛热烈。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7月27日,莱顿社区联合社区学校在同舟职校开展了“手把手做西点”亲子烘焙活动。


为了通过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7月26日上午,莱顿学习点开展了“世界多奇妙”科普电影活动。


6月18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社区教育十年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

      6月15日下午,由九亭镇老年协会主办,九亭镇成人学校、九亭镇文体所共同协办的九亭镇第三届老年舞蹈展演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烈举行。

6月15日,伴随着夏季的微热,一月一度的为民服务日在莱顿拉开了序幕。早上8点,小区志愿者们如约来到了活动地点,早早的为即将开始的志愿者活动做起了充分准备。


访问人数 :
联系电话:021-64837223
时       间:上午8:30-11:30;下午1:00-4:30(工作日)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5楼
邮       编:200135
上海远程老年大学
2016 ©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520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