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二字,在音乐和绘画中体现得最为形象、具体和生动。人们不仅广泛而经常地将音乐范畴的述语为主题、主旋律、节奏,协和、交响、音调等运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而且,一首成功的乐曲或歌曲,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而经久不衰。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的状况如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我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酷爱音乐,酷爱二胡,在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数十年,退休回到上海能有幸成为上海老年大学的二胡教师,为老年事业作贡献感到非常高兴。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它不仅音色柔美动听,而且表现力丰富。极善于抒发和张扬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由于二胡构造独特,加上传统的基础奏法中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和随意性,给学习二胡造成了诸多困难,初学者在音准,音色、音质、力度变化和技巧上普遍感到难以控制好。为了能让广大二胡爱好者将手中的这把二胡拉得更好听,我将数十年所积累的演奏经验加以总结出来,以老、中、青年(即成年人)为主要对象,以总则:生理机能与力学原理之尽可能有机统一(功能Function)+形状与表现之尽可能有机统一(形态Image)=快速入门(成功Succeed)(缩写“FIS”)为理念,编著成《FIS新概念二胡快速入门》教材,并已由北京同心出版社正式出版,八千册印数不到一年就全部售完,并已再版。本书已得到了市场的考验和认可。这是我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作出的贡献,为此,我感到无比喜悦。
上海老年大学二胡班还在不断发展之中,老年人通过学习二胡所获得的益处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作用,我已在上海老年大学建校20周年论文集和征文集的两篇文章中作了叙述。在这里我补充要讲的是针对老年人学二胡,教师在教学进程内容中如何把握好“度”。如前面所讲,由于二胡的独特构造,使得演奏二胡时没有任何依靠,全要靠双手加以控制。因此,对于指的要求比演奏其他乐器突出。在老年人中,一般来讲,60岁以前手指柔软度相比之下还比较好,女性比男性更好些,不考虑其它因素,单从手指条件考虑,这些老年二胡初学者如能坚持按照我们的“新概念二胡基础演奏法”要求并且苦练的话,二胡是可以学得比较像样的。60岁以后,除少数外,大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指会越来越发硬,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每个二胡班内,通常60岁以上的老年初学者总是占大多数。所以,我充分考虑到这些老年初学者的实际情况,以他们为基础制订教学内容和计划。如果一旦班中年轻一些的学员增多,则会相应增加个别曲目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计划的最后总是写上一条:“以上,将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会有所调整”,以便灵活应对实际情况。有一个二胡提高班,班中70岁以上的老年初学者占大多数(还有一位86岁),这些学员的手指状况大多明显发硬,虽然他们练二胡很认真刻苦,可是,一旦乐曲稍有些难度,他们却达不到要求,可看到有的学员练出来后,显出痛苦的神情。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他们将已学过的、通过练习能够演奏下来的好听的民歌曲目列个菜单平时经常练,反复练。通过这种方法,现在这个班的学员已成功地多次接待了多个外国参观团。事后,他们的无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实现了音乐与和谐的互动。所以教学内容和进度一定要符合老年人的实际,如果老年学员压力过大,练琴练得很痛苦,那么这就违背了老年教育的教学宗旨,产生不和谐的事与愿违的效果是学员和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坚持一条,即“跳一跳,可以把果子摘下来”的教学原则,而对于那些广大老年二胡初学者“跳几跳都摘不下果子”来的乐曲,我坚持不教。难度适当,旋律优美动听,熟悉的中、外名歌名曲(包括民歌,影视歌曲和初级二胡独奏曲)最适合广大老年二胡初学者学习和演奏。总之,要让广大老年二胡初学者学得轻松,愉快。
通过手中的二胡奏出优美的旋律,促进自身内心世界的“和谐”进而促进外部世界的“和谐”。老年教育事业是新生物,我将在老年二胡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朝着上海老年大学要“力争成为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老年大学”的办学目标,作出更多贡献。
(二胡班教师 张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