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充满情趣和生机的教学内容变为教材
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上海的老年教育不能搞应试教育,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要开发一批适合老年人需求的课程与教材。
《瓷绘工艺》一书是新世纪老年课堂教材丛书之一,由季瑞昌老师主编。宝山瓷绘工艺活动从变教材到编教材、再到用教材,说明了在老年教育中,要把充满情趣和生机的教学内容变为教材资源,以适应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一、把活动变为课程
把老年朋友喜欢的活动、贴近他们需求的活动变为教学的课程,这是老年教育课程开发的生命力所在。瓷绘工艺最初在宝山产生影响,是在每年的老年艺术作品展中。栩栩如生的瓷画作品,总是吸引着众多观众驻足观摩。李老师开始逐年走村落户,亲临指导教学点的学员学习瓷画,而这些学员大多数都有书画基础,渐渐地老年朋友的瓷画作品不仅在展示中出现,也成了老年人互相馈赠的很有意义的纪念品。于是,李老师正式应邀成为老年大学的瓷绘课程老师,开始了数十年的教学。就这样,活动变成了教学,这门课程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学员。因为李老师教学生动细致,授课过程形象有趣,深深赢得了老年学员的喜瞬。该课程获得了上海市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展示活动提名奖。李老师把数十年积累的教学成果变为了课程。
二、把讲义编成教材
如果说老年教育要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那么老年教育教材更要简便实用,且通俗易懂。有了编教材的想法,宝山区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先后组织了区老年教育教材编写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当李老师所立的章目形成之后,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根据符合老年学员的特点,强调教材的基础性、渐进性、兴趣性、可接受性这一要求,作了删改和内容重组。当李老师的初稿形成后,我们组织力量进行拍摄、校对、彩打小样,让书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真实、真切、真情。李老师的手、学员的画、日常的工具、每一张小样照,都是平时教学的写照。经过大家的努力,书稿终于得到了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市老年教育教材编委会的支持和推荐,《瓷绘工艺》成为上海市“新世纪老年课堂”首批九本教材之一。
三、扩大教材效应
编写教材的目的在于把有效的老年教育资源更为规范地推广开来,使更多的群体得以受益。《 瓷绘工艺》 是一本教师的教学用书,学员的工具书。在我们区内,已经对12个街镇的任课教师开展了培训,各街镇企在积极筹备开设瓷绘工艺班。可喜的是各街镇经过培训的老师,已自发组成了瓷绘工艺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学员们也自发地组织起“瓷绘俱乐部”,自觉主动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瓷绘技艺交流、瓷画技法切磋、瓷绘水平提高,已成为我区《瓷绘工艺》 教材的延续。
(宝山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