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联络部、上海老年大学、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在这里举办“2018老年教育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共同研讨老年教育问题,携手推进老年教育工作的发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维拉斯主席和各位来宾,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张晓林会长和各位协会领导,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嘉宾、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其次是衷心感谢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联络部、上海老年大学和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举办了本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当前,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上海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570万。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和养老问题。“十三五”阶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在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之下,我国坚持把推进积极老龄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被寄予厚望。
在上海,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相互影响,与高龄化、少子化现象相互叠加,给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成为上海创新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全局性问题。发展老年教育,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推动特大型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上海从1985年开始探索老年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办让老年人满意的教育为理念,形成了“就近、便捷、快乐”的上海老年教育特色。
一是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办学的新格局,老干部局、民政、教育、文化、工会等部门齐心协力推进老年教育。目前全市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市级老年大学分校系统校和区老年大学、街镇老年大学以及居村委学习点构成的覆盖全市的四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参与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了78万人次。近年来,上海不断向下延伸养教结合的学习点、社会学习点等。居民家门口的学校产生了一批名家坊、乐龄讲堂、睦邻学习点、网络学习圈、村民周周会、乡村宅基课堂、百姓学习中心户等基层学习组织。
二是不断丰富老年教育的学习形式。为了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上海积极地创新老年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努力拓展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初步形成了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年教育格局。在完善四级办学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老年人学习网,积极推进老年教育的网络化、远程化,每年在网上参加教育的人数达到了60多万。同时,整合科技、文化宣传等资源,创建了上海市民的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引导老年人参加体验式学习,每年参与的人数超过了200万人次。我们还鼓励培育老年人的学习团队,鼓励老年人参与团队的学习,目前老年学习的团队达到了2.4万个。
三是大力开展老年教育的研究。老年教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得到高校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的潜心研究,来努力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规律,提升老年教育的服务水平。上海已经挂牌成立了“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逐步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专家。但是这项事业还刚刚起步,围绕着老年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理论体系。我们也期待着与国际组织和院校加强合作,开展交流,共享成果,努力形成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征、上海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模式和新成果。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老年教育是这次论坛的共同话题。让我们在交流思想、切磋观点、开阔思维中进一步增进友谊,凝聚共识,为推动老年朋友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空间,为提升老年朋友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出我们积极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