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这是中国今年之内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超过1988年创下的13%的历史高位,创下新的纪录。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从表面上来看,其对于普通百姓的投资理财好像不大,但从深层次分析,百姓的投资理财还是应该有所取舍。
股市:警惕累计效应
准备金率实际与股市关系不大,前几次准备金率上调就没有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今年历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股市多数是低开高走,但当前市场处于调整下跌的阶段,处于牛市的弱势期,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上调会比前几次对市场的影响要大,因为弱市会放大利空。具体到个股方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银行板块,缩小了银行放贷资金的规模,影响到银行的收入。在上周沪深股市的弱势调整中,银行板块无疑是比较抗跌的,而在年内九次调整存款准备金之后,对于银行板块的打击无疑将显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周二将发布十月的CPI,且市场预期都比较高,因此市场预计加息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在上升过程中市场会忽略利空消息,而在下跌过程中往往会放大利空,所以近期市场可能会加速下跌,甚至有可能会形成跨年度的调整。
债市:回避相关品种
调整存款准备金打击最大的品种非债券莫属了。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造成银根紧缩,造成银行、证券机构抛售债券,从而抬高市场利率,引发债券价格以及债券型基金净值下跌。从前两次的情况来看,虽然对于债券市场造成了冲击,但程度比较轻微,没有改变资金供求的根本格局,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债券市场以及价格指数也将重新趋于稳定。但随着累计效应的显现,债券市场的影响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避免投资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券品种。同时,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所表现的债券型基金也可能出现一定的调整。在近期频繁的市场调整行情中,债券型基金再次以抗跌的业绩表现,引起投资者的极大关注。从10月1日至11月5日期间,所有基金净值增长排名前十名中,就有8只为债券型基金,32只债券型基金仅有两只基金的净值增长为负。经过此次准备金的调整,投资者对于债券型基金也因有所选择。
人民币理财:关注新发品种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银行理财专家指出,这将给传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带来机会。因为央行锁定一部分资金后,货币市场资金总量将减少,直接结果就是央行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收益率的提高,拆借利率的提高。而传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其运作原理就是银行将客户的资金投资于这些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收益率提高,传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然也将提高。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从央行公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起,各大银行往往会争相推出新的人民币理财品种。各大银行无疑都想借着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契机,加大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入,争取新的客户,这就给市场注入了竞争和活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重点关注新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