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人力保障。教育体制的改革,科技水平的提升,这五年来,上海以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聚焦重大产业自主创新
上海以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任务,以“部市合作”为契机,主动承接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而随着“健康、生态、精品和数字上海”的“引领工程”(HEAD)启动以后,上海科技水平发展更是不断在飞跃。
这些年来,上海累计启动实施了两批52个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涉及能源安全、自主品牌汽车、城市交通、船舶、重大疾病创新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领域。
国产地铁盾构“先行2号”下线,这是国内首次批量生产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地铁盾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4000吨全回转浮吊、重型燃机国产化示范工程———华能石洞口燃机电厂等重大成果,显示了上海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实力,不少成果填补了我国装备业的空白。
优势领域跻身科学前沿
以优势领域为突破口,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若干世界前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由中、美、德等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人类3号染色体的DNA序列等成果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在化学领域,3D无缺陷纳米晶、Ⅳ-Ⅵ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管、DNA新型分子逻辑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物理学领域,量子阱带边能带模型、集成铁电薄膜红外焦平面物理和关键技术、碳纳米管靶向药物传递细胞模型等成果为相关领域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地学领域,上海科学家参与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并喜获丰收,开展30多项科学考察工作,创造3次过西风带作业的纪录,完成面积达400多万平方海里的南印度洋浮游生物调查,是我国第一次在这个地区进行如此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
专利“含金量”大幅提升
2006年,上海市专利申请量36042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1%,全国排名第5位。其中发明专利12050件,同比增长15.4%,排名全国第三。专利授权量为16602件,同比增长31.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44件。上海市52个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共完成专利申请747项。上海市企业专利申请量24835件,同比增长8.5%;占总申请量68.9%。高校专利申请量为3066件,同比增长3.8%;持续排名全国第一。
从2003年到2006年统计数据来看,这些年来的专利申请量逐年提高。2003年为22374件,2006年为36042件。然而从专利授权量来看,2003年的数量与2006年持平,都是16600多件。2004年最低,大约为1万件。这说明现在专利授权的门槛,有所提高。另外从含金量来看,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到了33%和39%。由于发明专利是三类专利中最具含金量,和往年相比,这个比例有了显著的提高。
经典巡访
不拘一格选人才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没有什么突出的经历和耀眼的获奖证书,如果没有自主招生,我不一定能进复旦。”去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进入复旦的金焰,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如今已是一名经济学院的学生。
2005年起,复旦、上海交大率先采取了自主选拔招生试验。三年来,每年各有数百名学生被提前录取,而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像金焰这样外人看来的非标准“尖子生”。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说,自主选拔,就是为了试一试,变高考这个“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最终培养创新人才。与高考主要看考分不同,自主招生的选拔除了看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面试环节更是5位教授轮番发难。“不拘一格选人,就是为了选拔出突出的、全面的学生。”秦绍德表示。